月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怎么做
蓝精灵
于2019-04-10 09:41 发布 1105次浏览
- 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 会计师
2019-04-10 10:35
经济形势分析是经济决策的重要基础,对于做好发展和改革工作,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份优秀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背后,必然包含分析者对工作的高度敬业精神,对数据、资料的缜密分析,对经济运行的敏锐观察,对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独到运用。
一、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地位和特点
这里要讲的经济形势分析特指为地区政府决策服务的短期或即期的区域综合经济形势分析,是指区域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以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为依据,分析和预测经济运行状况,把握经济运行的走势和特点,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近期经济运行的调节目标和政策措施。经济形势分析的目的,在于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经济形势分析是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能和重要工作
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发改委,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职能部门。调节经济运行的前提,就是分析和把握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清,调节方向不明。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之一。
从本质上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也是一项服务工作。从大的方面来看,就是要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从工作中心和工作对象来看,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主要是为四方面服务:
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切实发现和解决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
二是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决策服务。及时、正确地提供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其决策信息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当好参谋和助手。特别是要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经济形势分析的聚焦点,加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可为企业提供客观、有效的经济运行动态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四是为民众服务。现在民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很大,如国家的政策走向、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一些行业的发展态势等等,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也是一种公众信息,可为民众提供。
此外,作为上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还负有为下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经济形势分析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的职责。
随着经济工作的深化和经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不时听到议论,经济形势分析有没有用?应该说,能做好上述三方面的服务,必然有用;如果做不好,当然谈不上有用。
省发改委对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很重视,将它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形势分析的特点
省级经济管理部门都在做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并且各有各的特点。发改委的经济形势分析,与其他专业部门如经贸、农业、外经贸部门等的专业经济形势分析明显不同,与统计部门所作的综合性经济形势分析也有明显的区别。
发改委、专业部门、统计部门的经济形势分析有着明显的区别。
1、发改委与专业部门经济形势分析的区别
一是从分析面来看。发改委重在分析整个国民经济形势,涵盖国民经济各部门,分析的面很宽。专业部门的分析虽然也会涉及国民经济形势,但重点是对职能内分管的部门经济形势如农业、工业商贸、外经贸、财政、金融、就业与社会保障等进行分析。
二是从分析特征来看。发改委作为最大的综合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分析虽也突出投资等主管业务,但相对呈现中性,需要客观、全面地进行分析。专业部门的分析,则要突出部门工作的实绩和行业运行的特点,并为发改委的综合分析提供基础。
2、发改委与统计部门经济形势分析的区别
一是从分析基础来看。统计部门的分析主要是收集和分析统计数据,辅之于调查研究。发改委的分析,必须依靠统计数据,但更要着重分析数字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据,下一步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数字,它的内涵何在、价值如何。并且发改委的分析相对于统计部门,更应注重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揭示实际运行态势。
二是从分析特征来看。统计局的分析相对呈现中性,即不过多突出部门的价值判断。发改委的分析需要反映政府管理部门工作的实绩以及政策效应等。
三是从分析功能来看。统计部门分析的落脚点,主要是为政府提供经济决策的基础素材,为社会提供公众统计信息。发改委的分析的落脚点,一方面是要为政府的经济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是要为直接调节经济运行,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也就是说实用性很强。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在发改委的分析中十分重要;政策措施建议如何,是评价分析报告质量和份量的重要标准。
二、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基本过程和要求
(一)基本过程
为政府决策服务的综合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分析。运用经济理论和定量分析工具,对从统计系统得到的月度地区经济运行数据进行整理,跟踪分析各项指标时间序列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按照指标内涵和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解决经济系统运行情况,并进行合理推断,得出经济运行情况的可能性判断。
第二阶段是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将可能性判断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结果相对照,求证指标变化的真实原因,进而分析其对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及其与健康的经济运行状态相比已经存在或者将会产生的偏差。
第三阶段是总结判断。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对当期经济形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作出基本判断。
第四阶段是提出对策建议。针对当前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可行的应对之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基本要求
短期或即期的经济形势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分析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确保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以及区域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与此相适应,经济形势分析必须具备综合性、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等四方面基本要求。
综合性:经济形势分析涵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作通盘考虑和分析。
及时性:经济形势分析从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得出判断、提出建议到实施调控都需要时间,如果出现延误,将可能丧失调控机遇,带来损失。
准确性:经济运行特点、问题和趋势判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决策实施的成败,因此,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必须深入剖析,合理界定,了解和掌握问题的实质,做到对症下药。
可操作性:形势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提出对策和建议,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形势分析所提的对策建议必须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
这四个基本要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具体要求
经济形势分析的具体要求很多,不胜枚举。强调三句话:力求分析准,敢于亮观点,成果出得早。或者说是:准、亮、早“三字经”。
1、力求分析准
准是经济形势分析的灵魂,准是判断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准了,才有价值,才有作用,才有地位。许多分析报告,乍从文字看,写得不错,但基本观点与实际经济走势差异很大,甚至是方向性的偏差,这种报告没有认识价值和使用价值。特别是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决策服务,如不准,可能要贻误大事。因此,必须在准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料事在先、断事求准。
要做到分析准,很难。准的本质是实,基础也是实,即数据实、情况实、分析实。
2、敢于亮观点
经济形势分析是要反映经济运行的客观状况,分析的落脚点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作出一个价值判断,以此作为采取对策措施的出发点。因此,分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敢于亮观点。观点一定要鲜明,主要观点要突出摆出来,阐述清楚。
亮观点,重要的是敢于讲真话,主要是敢于讲问题。现在有个现象,不少地方不愿多讲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尤其是主管部门所管的经济活动。这与省里的情况不一样,省里很注重问题分析。应该把问题是否找准、分析是否到位,作为评判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是否有深度的重要标准。一定要树立两点论,客观、辩证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好就说好,差就说差。
注意把握好“热”与“冷”的关系。在形势严峻、经济偏冷时,要看到亮点,以建立信心、树立发展经济的热情。在形势越好、经济越热时,越要讲问题、越要讲“冷”话,力求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尤其是突出问题,一定要讲,不讲是工作失责。如何讲,要注意分寸,把握好角度,不能说得太过。
3、成果出得早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常用的经验之谈,对于经济形势分析具有特殊的意义。经济形势分析是时间性很强的工作,时过境迁,放“马后炮”没有实际意义。时间越快越早越有认识价值和使用价值。特别是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济决策服务更是如此。
经济形势分析必须快,必须突出一个“早”字。切实做到早摸情况,早分析;早抓特征,早认知;早写报告,早汇报。要做到早,必须在工作安排上打提前量,在把握动向上有敏锐性,在头绪繁杂情况下抓主要矛盾,在实际运作上讲求高效率。
三、经济形势分析的信息基础
(一)经济形势分析所依托的信息
从区域角度划分,目前应用的信息主要可分为六大类。
1、国际信息。在分析中需要收集的国际信息主要有:国际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各行业发展形势,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大宗产品等的供求关系变化,国际资本流动,各主要国家和经济区经济增长率、财政和金融形势,各国及区域经济调控措施等;另外,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大事件也会对国际经济产生影响,如局部战争、贸易谈判成果、各类贸易壁垒、行业政策及标准调整等。
2、国内宏观经济信息。主要收集两类信息,一类是国家经济形势和走向。包括国家各类月报年报和政府机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发表的相关形势分析和研究文章。另一类是国家大政方针和宏观调控政策。国家政策调整往往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同时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也是地方政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地方实施经济调控的首要依据和前提。
3、全省部门信息。主要包括各个部门采取的工作措施、出台的政策及其效应情况,部门统计资料及分析材料等,这部分信息是全省经济形势分析的核心内容。
4、沿海主要省市信息。主要包括沿海主要省市的经济发展态势、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做法等。收集这类信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参考和吸取兄弟省市好的做法和经验。
5、各市、有关县(市、区)信息。主要包括各市、有关县(市、区)综合经济运行报表、综合和专项分析材料,用于分析我省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
6、企业等基层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景气调查情况、各类重要项目进展情况、各类企业运行情况、各大专业市场运作情况等,通过一手资料的获取,来补充和验证宏观经济报表反映的情况。
(二)信息收集主要渠道
信息来源或收集渠道,主要可分为常规性渠道和非常规性渠道。
常规性渠道指信息来源相对稳定、已经形成比较固定惯例、无须花太大精力去开拓的渠道。主要包括:
1、上级文件下达。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各类政策性文件、领导讲话、调研参阅资料等。
2、全国各地交流。全国各省和地区尤其是沿海主要省市之间的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运行报表等方面资料的交流。发改委系统内部各项例会的交流。各地发改委之间的走访和调研。
3、本省各地各部门交流(含例会)。省内各部门、委内各处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各项例会,尤其是与省统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4、对内公布的报表。主要为各类综合和专项统计报表。由统计部门和具有统计职能的专业部门提供。
5、下级上报信息。主要指各市、县(市、区)发改委(计委)上报各类报表、分析调研材料等。发改委纵向信息网已经建成运行并延伸到县(市、区),为更快捷地实现内部信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非常规性渠道指信息来源不稳定,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惯例,需要积极开拓和挖掘的信息渠道。主要包括:
1、各类媒体。通过积极关注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获得信息;媒体涉及面广,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媒体来关注和收集。
2、召开专家或企业家专题座谈会。对各项热点和重点问题,可召集专家或企业家通过专题座谈会形式来了解信息,分析问题。
3、问卷调查分析。目前主要应用于景气调查,也可针对某专项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4、实地调研。针对热点重点问题,对各专业部门、乡镇、企业等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