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龙老师

职称会计

2016-08-15 10:44

补充资料里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和主表里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是相等的?

空心菜 追问

2016-08-15 15:44

补充资料表本身除了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是由上面向行相加得来的,还有什么逻辑关系吗? 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有等式关系吗?

龙老师 解答

2016-08-15 10:30

对于现金流量表的正表和补充资料的勾稽关系,有一项是可以直接看出的,即正表中计算的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定与补充资料中计算的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数值相等。其他的数据没有直接的勾稽关系。
补充资料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是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变动情况而设置的。补充资料附表做的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的处理,可以验算正表中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的计算是否正确。一般编制了现金流量表都是要提供补充资料的。
这里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超过来,有些数据是需要分析的,比如财务费用,其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但是财务费用中有经营活动产生的,也有筹资活动产生的,有实际产生现金流量的,也有没有产生现金流量的,所以在编制补充资料,由净利润推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时候,就要将财务费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和经营活动中没有实际产生现金流量的财务费用在净利润中加回来,因为这些抵减了净利润,但是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这样也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费用中有多少是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有多少是没有发生现金支出的等。

龙老师 解答

2016-08-15 13:05

现金流量表中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于补充资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必须对上,要不然就跟资产负债表不平一样。

龙老师 解答

2016-08-15 15:48

你好,希望下面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 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学员你好,现在没有强制必须填补充资料的
2022-03-16 13:15:37
同学你好 这个就是货币资金的流向
2022-02-10 12:15:10
是的,是有自己的工作底稿的,同学
2020-02-24 19:43:01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2019-06-17 14:53:07
加资产的减少减资产的增加,
2017-03-07 11:19:04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