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刘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
2017-02-28 14:15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是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
NPV=∑It /(1 R)-∑Ot /(1 R)
式中:NPV-净现值;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R-折现率;n-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
相关问题讨论

一
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
确定
2021-03-23 15:39:15

流入结构是将各个关于现金流入的项目除以现金流入总额(是经营、筹资、投资活动的总和)
2019-11-27 15:45:29

https://wenku.baidu.com/view/8833b678a26925c52cc5bf97.html你好,打开链接参考,里面描述很详细的
2019-07-17 15:29:56

你好,同学,只要在表中有每个时点的现金净流量,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来。
2023-12-23 23:33:42

1、净利润: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3、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为当期计提的折旧金额,根据累计折旧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4、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为当期实际摊销的金额,根据累计摊销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为本期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账分析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8、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9、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0、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1、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2020-06-09 11:14:01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