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协调,可以看出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协调和沟通。但就目前的理论与实务来看, 想让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完全的沟通似乎是不现实的, 不过在某些方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沟通是可能的。其主要原因是: 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但二者并非互不相关,他们之间有许多内在联系,这表现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信息同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经济指标相互渗透。正因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给二者的协调沟通提供了条件。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给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沟通提供了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科学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会计确认己不仅限于权责发生制基础,会计计量模式从原来单一的计量基础发展到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些为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调沟通奠定了基础。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调沟通的解决办法 为了协调沟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某些差异,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人们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笔者认为,要实现二者的协调沟通,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在财务会计日常核算中使用变动成本法, 使其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与制造成本法相对应的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由于变动成本计算可以提供每种产品变动成本资料,这为分别确定它们的贡献毛益提供了便利条件。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管理会计中的盈亏临界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也为正确地进行成本的计划、控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而且变动成本计算还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可以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沟通。 建立财务会计新的确认基础和多种计量模式。 在确认基础上,财务会计应突破只单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唯一模式, 而要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现金流量, 建立以权责发生制基础为主, 以现金流量为补充的两者相结合新的确认基础。通过处理,一方面协调了两门会计的确认基础,减少了管理会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投资的现金流量信息的对外报告,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在计量属性上,财务会计应使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多种计量模式共存, 相互配合。由于金融创新和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务会计通过日常多种计量属性的信息收集,便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加工利用,以实现两门会计的协调沟通。 在评价与考核口径上,要求财务会计不仅要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要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在投资项目立项时,管理会计对投资项目应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进行动态经济评价时,折现率或最低投资报酬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在这里,折现率或最低投资报酬率的确定基础是资本成本,它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两部分。管理会计在评价投资项目时,只有投资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完全弥补其投资项目所需要的投入资本及资本成本时,该投资项目的实施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从而该投资项目才被接受。但是,当投资项目建成投产转入正常的生产经营之后,投资项目实际经济效益的评价与考核责任,却由现行财务会计来完成。而财务会计在评价与考核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时,是用净收益指标来进行的。这样投资项目投产之后, 虽然有净收益,但却未必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因为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所以净收益中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两部分,包含权益资本成本的净收益未必能够完全弥补投资项目投入资本的亏本。正由于投资项目立项时的评价标准与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之后的评价标准出现明显的脱节,使人们无法据以了解投资项目立项时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实现。所以要求财务会计不仅要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要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一指标来实际解决。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一指标来实际计算企业的净收益,再借以评价与考核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就既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又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从而协调了投资项目的配置效益的评价与投资项目的使用效益的考核,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项目评价上达到了协调一致。
感谢您的提问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