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模式是什么
1、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2、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3、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4、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
5、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6、从理论上说公允价值的来源应该是两种: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
7、后者表面上看有普遍的适用范围,但是实际上要求详细的现金流量预测、终值的预计和合理的风险调整后的折现率,而这些数据的输入牵涉主观判断,其微小的变化对于所推导的公允价值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8、为了规避这些现实操作中的技术性风险,根据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条件,将其来源分为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价值评估模型和交易对手提供等三种,而现时中常用的现金流量贴现法应该慎用.
9、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 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具有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并通过市场机制,根据有效市场假设,它能够忠实表达金融商品的公允价值.
10、同时,公开报价也具有容易观察获得、具有可验证性等特点,所以,如果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就必须将它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是什么?
公允价值体现市场价值,成本模式体现账面余额.除了在计算递延所得税时需要按税法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应当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下没有折旧摊销,折旧摊销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产物.
1、处理方法不同
成本法模式:按照成本法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
公允价值模式:而公允价值模式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
2、计算公式不同
成本法计算公式: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公允价值模式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公允价值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要求采用该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以上详细介绍的公允价值模式是什么,也介绍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是什么.公允价值模式的意思应如本文所讲.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在于二者处理方法不同、二者计算公式不同.作为一名单位的财务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公允价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