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这四个方面.
会计主体: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明确了会计所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以及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会计主体的确立解决了为谁核算、核算谁的交易或事项的问题,确保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独立地反映出来.
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或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并且不会出现破产清算.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中的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下的.
货币计量:在商品经济的前提之下,货币是衡量相应商品价值的一个共同的尺度,并且是假定货币的币值是稳定不变的.这一假设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统一的计量尺度,即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这些基本前提为会计工作的运行设定了一个空间领域和时间范围,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收集等都是以这些前提为出发点的.
会计原则有哪些?
会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以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清晰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
配比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谨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
重要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以上详细介绍了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也介绍了会计原则有哪些.会计的基本前提其实就是会计的基本假设,应该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等.会计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