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表明某些事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迹象,但尚不足以完全证明事实真相,还需要进一步查证,这些现象就是疑点,也是审计的重点。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识别这些可疑点的能力,从而以疑点为据深入调查,以获取被审事项的真相,客观评价。
发现可疑点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良好的问询技巧、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职业审慎的态度,能够洞察不合常规的行为与记录。下面表述了一些审计可疑点的表现形式,希望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合理识别并运用于实际的审计工作:
1.行为异常
(1)临时安排不熟悉业务的人员回答审计提问,导致沟通不深入、不清晰;
(2)一线业务人员不回答审计提问,均由上级人员回答;
(3)提交资料时推诿、拖延,或须经上级同意方可提交;
(4)以保密为由,拒绝审计人员接触被审计资料或必要信息;
(5)不正面回答问题,多方搪塞,或对所询质事项反映过激。
这些异常可能表示被审计人员不愿意向审计人员透露真实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审计人员应该非正式地多接触一线人员,多掌握一手资料,避免被被审人员蒙蔽。
2.会计资料异常
(1)原始凭证缺失,业务记录无有效的支持性资料,或以白条、复印件等作为附件;
(2)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日期有异常的差距;
(3)应收、应付、费用、库存记录的频繁调整或异常波动;
(4)现金记录的大额变动或异常进出;
(5)长期大额暂估或暂估的异常变动。
针对这些异常,审计人员一定要深入查证,还原业务流程并联系业务过程分析异常的合理性,并通过审计方法证实异常的真实性,务求还原每个异常的实质。
3.内部控制缺陷
(1)缺少职责划分,授权控制;(2)缺少实物管控制度;(3)缺少独立稽核与监督;(4)缺少凭证与记录,不便跟踪;(5)现有控制或会计系统不完善。
针对这些缺失,审计人员应该深入分析业务流程以发现其中的弊端,并以此为切入点查证实际业务中的缺陷。
4.数据异常
(1)异常的存货短缺或调整,异常的库存增加或减少;
(2)异常的实物损耗率,异常的残次率增加或减少,异常的成品率升降;
(3)异常的产品积压,异常的销售退回或购货退回波动;
(4)异常的往来款变动,异常的费用率波动;
(5)其他异常的数据关系及波动。
真实的数据记录往往反映真实的业务结果,如果业务没有特殊变化,数据间关系均能够保持正常或平稳,若数据存在重大异常变动且无合理解释,可能存在舞弊等现象,审计人员应该予以关注。
5.举报与投诉
举报与投诉常为内审人员的主要线索之一,但是对举报与投诉,审计人员也应多分析、调查,不放过任何有损公司的舞弊也不能错误的伤害无辜,不然很容易成为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且会损害内部审计的公平、公正的内在本质,损害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的公信力。
以上可疑点可以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深入审计业务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但不能以此就断定被审计单位就确实存在问题。内审人员应该凭借自己的职业敏感性发现可疑点,并本着职业审慎的态度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深入调查,还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