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向制度文明建设迈进。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国家审计体系的现代化。依法治国是健全国家审计体系、提高国家审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基本保障,推进国家审计现代化的法治建构,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坚持法治原则健全国家审计制度体系。国家审计现代化,须奠基于牢固的法律制度体系之上。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国家审计治理的基本制度体系由宪法与法律建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依法审计,彰显了我国立法理念从注重维护公权、便于行政,逐步转变为重视规范公权、严格执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是依法推进审计监管。通过对地方财政收支和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进行依法审计,起到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督促预算执行,推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对企业、金融、外资、民生、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使大量的违纪违规问题得到遏制,规范了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维护了财经秩序。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建立俭朴政府,关注各级各部门成本,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有效促进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的转型。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执行审计。推进政策审计必须从深化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入手,将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既能指出已执行政策的不足之处,也能对即将出台政策或尚未制定的政策提出专业建议,将审计关注点从资金使用转向政策过程,并逐步过渡为政策审计。三是积极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加快审计结果公开范围、层次和水平的建设,全面改观政府与民众的信息沟通。建立财政收支审计的宏观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推进政府审计对经济运行中的系统风险的监督,优化政府财政的有效支出。建立财政与金融的审计数据预警体系,对政府预算所包含的债务风险、隐性财政等的跟踪审计机制,在审计内容上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形成合力,提升反映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的水平和层次,提高政府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贯彻法制精神优化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审计监督作为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国家利益和民生权益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一是积极推进审计问责机制。2013年,审计部门审计了11万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600亿元,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400多件。刘家义介绍,一些重点地区、部门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至少要接受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关键要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二是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审计部门要通过加强行政成本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等,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民生项目的不作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追责、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干部管理部门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成为优秀领导干部信号传递功能和鉴别的重要方式,从而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要制定规范的审计结果运用方式,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及审计整改机制,加大审计公告力度,将干部离任或任前公示与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公示相结合,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威信和地位。使审计问责的过程成为推动实际工作的过程,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过程,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责任政府的过程。三是要坚持以审促政。坚持以审立项,有审促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重点项目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在审计项目中,坚持在免疫中保护发展,在发展中加强免疫,全面加强项目管理的综合审计。抓好项目管理,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共赢,着眼于项目发展,重视项目的免疫推进,用免疫系统的思路推进项目发展。坚持走项目免疫化、资金免疫化之路,让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构筑法治平台形成国家审计治理多元机制。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不断增强审计实效。长期以来,审计机关一直坚持“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与此同时,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保持发展这架‘马车’平稳快速前行,必须靠改革、反腐‘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实现整体推进。”刘家义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审计机关要把握“全覆盖”的深刻内涵,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政府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二是围绕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一方面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避免形成损失浪费,另一方面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避免大量资金“趴在”窝里“睡觉”,同时重点加强对各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的专项审计;三是围绕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并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纳入评价内容;四是围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跟踪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及相关监管情况,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监督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情况;五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加强对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审计;六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紧紧盯住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重点环节,严肃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毁损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