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就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因而深受企业组织的青睐。
1.总体目标
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主要依据竞争战略而定:
(1)成本领先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2)差异化战略中,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2.具体目标
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的目标和成本控制的目标。
(1)成本计算的目标是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外部信息使用者关注的信息主要是资产价值和盈亏情况,因此成本计算的目标之一是确定存货等资产价值和企 业盈亏状况,即按照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成本,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
内部信息使用者使用成本信息,除了了解资产价值及盈亏情况外,重点用于经营管理,因此成本计算的目标又 包括:通过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人们的成本意识;通过成本差异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 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等方法,提供成本管理信息,有效地满足现代经营决策对成本信息的需 求。
(2)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水平。在竞争性经济环境中,成本目标因竞争战略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 部成本,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控制。[1]
环节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的,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业绩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和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