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盈余管理

2017-05-26 11:40 来源:网友分享
1572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优劣企业,降低利益相关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的良性流动,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盈余管理行为既包括管理人员利用职业判断调节账面盈余,也包括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来操控利润,其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任何盈余管理行为都具有动机性和干预性两个基本特征,并且都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

会计信息反映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优劣企业,降低利益相关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的良性流动,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反之,经过粉饰或操纵的会计信息,会扭曲公司的真实业绩,使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可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大影响。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众多因素中,盈余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人员主观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种影响关系着会计数据使用者的相关利益,也关系着监管部门的政策决定,甚至决定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学乃至金融学、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管理人员报酬计划与盈余管理、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股票定价与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与资源配置、市场对盈余管理的反应等。

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从而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盈余,调节利润。美国学者Schipper曾在1989年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有目的地干预公司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信息披露管理。这里把盈余管理定义为是对所披露信息的操纵。十年之后,美国会计学家Healy&Wahlen(1999)又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拓展,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时候,其目的在于误导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进行决策的利益关系人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经济契约后果。Healy&Wahlen的定义不仅明确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和影响经济契约后果,而且还指出了盈余管理的两种手段,即盈余管理既可以利用职业判断调节账面盈余(accrualsmanipulation),也可以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来操控利润(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从前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有两个基本特征,任何盈余管理行为都具有这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动机性,即管理人员要有动机去进行盈余管理。首先,在管理人员心目中一定要存在一个较为理想的会计结果,这一会计结果是管理人员希望达到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理想的会计结果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心目中只存在一个最满意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是存在一个令人满意的盈余区间,只要能够使盈余达到这个区间即可。例如:对于绝大多数亏损企业来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大于零就是短期内较为理想的目标区间;对于想要配股或者增发股票的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超过再融资规定中的ROE底限就是较为理想的目标区间。其次,只有当企业操控前的实际业绩达不到理想结果时,管理人员才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去调节利润,否则盈余管理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实际结果与理想目标存在差距也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就一定有动机去进行盈余管理,因为盈余管理行为也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只有管理人员经过分析判断,认为调节利润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这种利润之间的差异才能转化成为盈余管理的动机。

因此,动机的形成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实际结果要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管理盈余消除差异行为的收益要大于其相应的成本。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公司盈余管理成本与收益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最终导致盈余管理动机有一定差异。

第二,干预性,指的是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等做法去实际干预财务报告结果的行为事实。这种干预既包括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适度粉饰报表,也包括违反会计准则、严重扭曲信息的恶性干预。

干预性特征依赖于干预的可行性与干预的存在性。干预需要借助于职业判断与交易安排等手段进行,只有这些手段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目标利润并且操作起来切实可行,干预才有可能进行,可见,可行性是干预的前提条件;在存在可行性之后,只有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盈余真正实施了操控,存在着干预行为的事实,才算具备干预性特征。因此,存在性是干预的最终标志。

三、盈余管理的前提

盈余管理的存在还需要一个基本前提——信息不对称,即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人员才有机会对财务指标进行干预;否则,如果利益相关者可以很容易地取得信息,知道干预前真实盈余的状况,那么盈余管理行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中外企业现存盈余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包括很多种类: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内部人员与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等。正是这些不同种类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有可能产生具有不同动机的盈余管理。

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管理人员可以调高收益以至拉升股价,从而取得更多的个人收益;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大股东可以通过管理人员来操控公司的盈余,取得再融资资格并顺利实现再融资,之后再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将公司财富向大股东转移;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的股东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取得负债、降低债务契约约束、取得优厚的商业交易条件,或者降低政治成本、取得政府补贴等。可见,盈余管理的存在一定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

不过,各个国家和地区因为受到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法律规定、公司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种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别。比如,在德国和日本,由于银行业比较发达,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大降低最终导致了管理人员在德国和日本针对债权人管理盈余的可能性的下降。

在信息不对称方面,我国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今天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当初国有企业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将优质资产重组之后成立股份公司改制上市所形成的,而今天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控股公司就是当初国有企业分离出来的未上市部分所形成的。上市公司与控股公司之间这种天然的孪生关系使得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大大降低,控股公司对于上市公司经营运作情况通常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在股权控制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普遍持有较高比重的股份,从而成为相对控股或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因此控股股东常常掌控着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运作,对于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控制权。在公司治理方面,“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又造成了公司治理的畸形,有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本身就是由控股公司的管理人员兼任的,即便在控股方没有兼任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也通常是由控股股东以行政命令方式任命的,而不是通过市场招聘形式产生的,这样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与控股股东存在着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联系有助于降低控股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普遍受到少数大股东的控制,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十分严重,通常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但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与小股东之间、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以及公司的管理人员与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还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现阶段的盈余管理并不是管理人员针对大股东进行的,而是管理人员——很多情况下,是在大股东控制下——针对小股东或者公司外部人而进行的。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盈余管理行为,既包括管理人员利用职业判断调节账面盈余,也包括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来操控利润,其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任何盈余管理行为都具有动机性和干预性两个基本特征,并且都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这些结论可以帮助会计研究人员以及从业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盈余管理行为。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从管理者自身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什么

    同学你好  委托代理关系契约的不完全以及利益主体的利己性,使公司管理者有动机也有可能为自身利益进行盈余管理

  • 老师,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是营运管理领域的工作方法吗?

    你好,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是营运管理领域的工作方法

  • 财务生存能力怎么分析,查了下百度,分析净现金流和累计 盈余资金,具体怎么分析

    一个企业的生存、经营好坏,对于投资人、债权人、客户等多个群体角度不同,要求的内容也不同,对于企业控制者,辩证地分析并把握企业命运是至关重要的。要客观地看待企业生存能力好坏,要从几个能力来分析,即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其营运能力。   融资能力分析   企业首先是要能够活着,它就必须具备造血功能,即其有无融资能力,现金链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能力分为两种类型:负债融资和主权资本融资。负债融资分为:长期和短期负债融资,而公司的商业信用、企业的信誉程度、产品结构决定了其负债融资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所有者权益中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比重越大越好。企业的外部融资股本、资本公积为企业外部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一般比较稳定。而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相对比较活跃,表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所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增加的幅度越大越好。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承担财务风险和造血能力的高低。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安全和稳定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个能力的分析跨越了企业筹资经营的全过程,所以要重点分析这个能力性指标。该指标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及长期偿债能力两种。   短期偿债能力指的是:短期偿债能力高低指其有足够可支配的现金支撑其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几个比率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个指标代表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此指标代表了直接偿债能力。3)现金比率=(货币资产+有价证券)/流动负债,该指标代表了企业随时可以偿债的能力或对流动负债的随时支付程度。   流动比率包括了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若在存货中存在超储积压物资时,会造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的假象。速动比率以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它弥补了流动比率的不足。现金比率以现金类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但现金持有量过大会对企业资产利用效果产生负作用,这一指标仅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相对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说,其作用程度较小。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是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它作为以上三个指标的补充分析工具,以避免以上三个指标的不足。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企业偿还本金的责任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企业对债务要负两种责任:一是偿还债务本金的责任,二是支付债务利息的责任。   一般常用的比率指标如下: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是从总体上反映企业偿命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资产负债率也并非是越低越好。   2)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该指标表明主权资本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越大,资产负债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   3)权益乘数=全部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该乘数越大,说明投资者投入的一定量资本在生产经营中运营的资产越多。   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实际上也是资产负债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其表达得更为直接、明显,更侧重于提示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小。但当这一比率过低时,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过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失去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当该指标过高时,表明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5)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所有者权益代表了企业的净资产,它减去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后被称为有形资产。之所以进一步考察负债对有形资产的比例关系,是因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长期待摊费用其本身就是企业费用的资本化,它们往往不能用于偿债。因而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面临清算等特别情况下,强调对债权人有形财产的保障。可以看出,有形净值债务比率实际上产权比率的延伸,是更谨慎、保守的,反映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的指标。该比率越低,保障程度越高,企业有效偿债能力越强。   6)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该指标从企业的收益方面考察其长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对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就越强。而拥有较高的、稳定的利息保障倍数的企业,通常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债务融资,甚至在其资产负债比率相对偏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盈利能力分析能够用以了解、认识和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乃至预期它的发展前途,因而盈利能力分析成为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析该指标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从企业盈利由什么样的收支项目或怎样的盈利项目组成,即企业的盈利结构。企业的盈利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盈利的收支结构、业务结构、盈利的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二是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比率分析,该分析指标从其销售盈利能力、投资回报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股东权益报酬率、普通股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市盈率等几方面内容来考察该指标。   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概括来说就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产占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周转,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创造尽可能多的销售收入。因此,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和获利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营运能力的结构分析首先要分析企业资产结构,影响企业资产结构的因素有风险报酬、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规模几个方面。资产的结构比重分析即运用比重或比例的方式,对资产结构所进行的多侧面、多角度的具体分析,包括资产类别比重分析、主要资产项目比重分析等。其次,要从营运能力进行比率分析。这里有几个很重要的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现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营运资金周转率等。企业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盈利能力,又受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响。因此,应将资产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结合起来分析。   我们日常经营活动中,最容易、直接的数据来源就是财务报表,从中来分析该企业的存续及发展能力,数据源于日常经营,也体现出日常经营。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例如,会计处理方法对真实性、可比性的影响;历史成本计价对真实性的影响等等。只有看到了其内涵,又能充分认识到其局限性,掌握企业的命脉的高管才能辩证地分析企业经营的优劣,才能更好地选择、把控企业的未来。 按照这里面的常用指标进行计算。

  • 参与管理,分析盈利能力,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多记费用减少纳税的措施,是参与管理吗?

    是的 这一般是管理岗位的工作了

  • 盈余管理行为有哪些

    一般是多做收入 少做或延期确认成本费用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