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工作中的5个小技巧

2017-06-28 09:30 来源:网友分享
1597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

关于在内审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和技巧,小编总结如下:

1、与外审不同,内审更多的要看合规性(compliance),合理性(reasonableness)。第二点需要一定的功力;

2、如果你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得到一些证据支持,要尽力查下去。在这件事件中,我那位年长的同事曾经劝我别再多费力气了,他觉得只是一笔常规的交易。

3、内审不是警察,你不要希望弄清黑与白,你需要做的是把现象和证据按照合理的方法列示给管理层,让他们自己调查作出结论。你要相信,有些结果虽然你不一定知道,但有你的功劳。

4、作内审需要有热情,对内审缺乏热情,或者不喜好钻研的内审,更多的会把工作流于表面。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50个工作中最常用excel技巧

    1. 基础技能:使用多个工作表/文件中的数据,可以使用Excel中的汇总功能,以便在多个Excel文件之间进行比较。 2. 数据计算:利用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相关函数,以及排序/筛选等功能,可以帮助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3.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以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分析和观察。 4. 数据验证:使用 Excel 中的数据验证功能,可以用于验证输入的数据类型、空值、单元格引用等是否正确,以及有效性验证。 5. 条件格式:可以使用条件格式功能,根据特定的条件,将满足条件的单元格的格式和其他单元格的格式进行分组。 6. 数据拆分:使用 Excel 中的文本函数等,可以对某一行(或列)中包含多个元素的文本进行拆分,将其分解为多个单独的单元格。 7. 统计分析:Excel 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如假设检验、线性回归、累计分布等,为决策提供依据。 8. 网络共享:Excel 中有自动保存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网络共享,多人可以实时共享Excel文件,实现协作办公。 拓展知识:Excel的宏功能可以实现Excel文件自动处理,可以自动完成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功能,节省大量的工作量。例如,你可以使用宏功能,在每天的8点自动提醒你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在每周五的12点自动汇总本周的工作完成情况。

  • 审查损益表的方法与技巧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利润(亏损)实现情况的报表,按月编报。通过对损益表的审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企业的盈亏;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通过对损益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企业损益项目的分析,可以测定企业损益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未来收益能力。通过对损益表中各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的构成、影响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等。 1、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的审查分析。影响产品(商品)销售收入额变化的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审查时,应分别对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审查。对销售数量的审查,应结合当时产销情况,将本期实际销售数量与结转成本的产品(商品)数量对比,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注意审查有无销售产品(商品),不通过“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漏报销售数量的情况。对销售价格的审查,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销售价格进行审查,查明有无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 2、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审查销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审查期末库存产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确,因为销售成本结转不正确,必然导致库存产品(商品)数量和成本不实。审查时,可将核实后的期末结存数量按产品(商品)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期末应保留的库存产品(商品)成本,并与账面数相核对,如大于账面数,则说明可能存在多转销售成本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稽查。 3、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数额的变动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一是税法变动,税率调整;二是不同税率的产品(商品)产量结构变动;三是企业申报不实。审查时,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平均单位税金”数额与上年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且税率和产品(商品)结构没有变动,则说明税金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4、产品(商品)销售利润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审查企业是否完成了利润计划,比上期有无增减变化,在损益表中的计算是否正确。稽查时,可将本期的销售利润率与上期、上年同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如变化较大,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并无多大变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计算不实的问题,应作进一步稽查。 5、管理费用的审查分析。管理费用是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这类费用通常相对固定,稽查时,如发现有突增现象,应着重审查企业业务招待费。

  • 内插法的技巧是什么?

    判断技巧:   1.适当增大测试值的距离   按照规定,使用内插法时使用数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都算正确,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使用5%这一数据。比如,我们使用12%测试完以后确定小于12%,则使用7%就可以了,不要使用11%或10%,这样一般测试一次成功   2.正确地使用考试时给出的系数表   考试时是给我们系数表的,由于这个表供我们计算使用,那么我们求的结果肯定在这个表的范围之内。比如给我们的表为5%--15%,则我们选最中间的10%进行测试,计算完成后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一下是大于10%还是小于10%,然后选择5%或15%计算就可了,一般一次成功   3.使用:大概率事件:   如果给我们的表范围大一些,采用第2的方法一般也一次能够成功。从以往的题目看,折现率一般在10%上下,其范围出现在5%--15%范围之内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建议大家在测试时使用10%作为第一次测算的值。

  • 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

    财务报表审查的技巧有: 1、报表对比:对比不同时期的报表,分析公司的业务变化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权益等财务数据的趋势。 2、核实情况:核实报表中金额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填写及计算无误等。 3、匹配检查:检查各项数据间是否有匹配关系,确保报表填写无误。 4、现实情况确认:报表审查时要对业务发展状况、经营情况、管理层治理等情况进行确认,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5、分析确认: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如现金流分析、收益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市场价值分析,确认报表的准确性。 6、结论提出:要对报表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存在的不同意见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 审查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和技巧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会计报表,它是一张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按月编报,它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排列,按照规定的编制要求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期末财务状况的现状,以及前后财务状况的资料,它表明企业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实力。 1、平衡关系的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资产列示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右方。根据会计平衡公式原理,资产总额应恒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审查分析时,如发现左右两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业在核算中有错误;如发现同栏各项目的合计数与总计数不相等,则一般是其中某些项目计算填列有错或原始资料不平衡,应在具体分析后找出稽查重点,查明原因并调整账务。 2、表中数据来源正确性的审查分析。在核实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一般应区分以下四种情况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数据来源的正确性: (1)“年初数”和“期末数”的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栏内“年初数”各项数据是根据上年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的;“期末数”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数,是根据当期各项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的。稽查时,可采用抽查法复算表中的数据来源,看各项目的“年初数”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否一致。 (2)对根据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核对。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等。审查时应注意是否将一些应剔除的因素剔除,如应收票据中的已贴现的应收票据等。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