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2019-04-11 18:14 来源:网友分享
2843
说到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那必须要提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提到在影响企业纳税的诸多因素中,设计到的项目和变数有很多,其中的载体就是扣除凭证,所以说清楚的知道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这是税前扣除凭证管理的首要原则。扣除凭证反映的,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应当确属已经实际发生。要求支出是真实发生的,证明支出发生的凭据是真实有效的。在真实性原则中又蕴含着合法性原则,扣除项目和可扣除金额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要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未明确规定的具体扣除项目,在不违反税前扣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暂循国家财务、会计规定计算。各类扣除凭证应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各类凭证特别是发票,其来源、形式等都要符合税收法规规定。

相关性原则。扣除凭证反映的有关支出,应与取得的收入直接相关,即企业所实际发生的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可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的支出。

合理性原则。扣除凭证反映的支出,必须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其计算和分配的方法应符合一般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确定性原则。扣除凭证反映的支出的金额必须是确定的,或有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也就是各项支出的支付时间可由企业决定,但必须是已经实际发生能够可靠地计量而不是估计、可能的支出。

受益期原则。即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除税法有特殊规定外,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税前扣除凭证管理的一般性原则。也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除税收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外,税前扣除以及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均应遵循此项原则。

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税前扣除凭证要遵循哪些原则,才能正常使用?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规定:税前扣除凭证在管理中遵循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原则。真实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且支出已经实际发生;合法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的形式、来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关联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与其反映的支出相关联且有证明力。企业应将与税前扣除凭证相关的资料,包括合同协议、支出依据、付款凭证等留存备查,以证实税前扣除凭证的真实性。

结尾:关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你可以参考一下小编以上整理的内容,但是作为一名企业的会计来说,如何把握这些原则?我觉得还是要好好的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只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才能正确的知道税前扣除凭证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会计凭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凭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责任分明原则、统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简明明了原则,如下: 1、责任分明原则:会计凭证的制定和使用应当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人,清楚知道谁制定凭证,谁签字确认,谁收发文件,以便在问责时有头绪。 2、统一性原则:会计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应该统一,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完整性原则:会计凭证应当具备足够的信息,包括会计科目、金额、凭证编号、摘要等,以便于确定会计账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真实性原则:会计凭证应当具备真实性,内容应当反映现实情况,即真实反映会计事实; 5、合法性原则:会计凭证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6、及时性原则:会计凭证的制作应当及时反映会计事实,以准确反映会计账务。 7、简明明了原则:会计凭证的内容应当尽量简明,减少冗余信息,以便于准确理解和查询。 拓展知识:另外,会计凭证的设计应遵循并行性原则,即金额并行原则,金额应衡量一致,科目的摘要信息应与会计凭证金额保持一致。

  •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您好,货币时间价值原则,资金的合理配置

  • 我公司按照销售额的6%支付管理费用,我想问一下,我们支付的管理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时是否则要遵循5%的限额?

    同学你好,实际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税前扣除是没有限额规定的。

  •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战略导向原则B.融合性原则C.适应性原则D.成本效益原则

    A.战略导向原则:企业的会计管理应基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的方式,以支持组织的长远发展为基础; B.融合性原则:企业的会计管理应基于把握企业的全局,深入调研员工和外部投资者的声音,以支持企业内部的决策和短期运作; C.适应性原则:企业的会计管理应能够随着市场环境和组内变化而及时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决策需求; D.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会计管理应确保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和成本的合理性,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资源。 总的来说,企业的会计管理应基于战略导向、融合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来实施,以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短期运作、决策需求、成本效益等,实现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和更加高效的发展。

  • 在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在职业道德上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爱岗敬业。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3.依法办事。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另一方面,依法办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客观公正。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搞好服务。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把这部分工作做好对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会计工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因此,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