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信用等级分级管理是为了激励纳税人遵守法规,提高税收大众的自觉性所制定的一种对纳税人的信用等级的管理机制。
纳税信用等级分级管理是一种从纳税行为、纳税义务履行情况以及纳税潜力等方面,对纳税人的信用等级作出划分的一种管理机制。根据纳税人的纳税履行情况和信用针对性而进行划分,其划分标准一般包括:
1、税收缴纳能力:纳税人在被发现一年内被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及其如何规范地跟踪税收的缴纳情况,这一指标用于反映其税收缴纳能力。
2、履行税收义务责任: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责任能力,包括是否完成税收申报、补缴、缴纳相关费用,以及遵守税收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政策等税收义务责任。也就是说,只有遵守税收义务责任,才能得到更高的信用等级。
3、税收潜力:税收潜力指的是纳税人的经济实力,以及其所开展的经济活动的规模。拥有更强的实力和规模,纳税人所产生的税收也会更多,也就是说,税收潜力越强,其信用等级也越高。
纳税信用等级分级管理,主要是为了激励纳税人遵守法规,遵守税收义务,提高税收大众的自觉性,从而达到促进税收筹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拓展知识:
纳税信用等级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管理效率,增强税收管理有效性和公正性,实现和谐税收管理。税收部门利用信息系统建立以纳税人为核心的纳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使各要素得以统一,动态维护纳税人的信用数据,及时分析、考察和评估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科学实施纳税人分级管理,形成联动、激励、反馈的税收行为影响机制,有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和公正,提升税收征管的严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