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点是指在特定政策下,对应征税对象或某一方面有利的条件,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税收的一种政策。例如,政府在减税的过程中,可以设定节税点,即: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把税率从本来设定的比例,降低或免除一部分的税收。
以我国为例,中国的减税政策大体上有三个节税点,即减税政策中能够减免的税收范围。第一个节税点是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这一点是指政府为了刺激就业,令就业岗位更具竞争力,并改善劳动者的生活质量,而减轻企业支付社会保险费的负担。第二个节税点是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这一点是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稳定国民收入,激励积极就业,而减轻个人所得税的负担。第三个节税点是拨款政策,政府出资帮助企业减轻部分税收负担,或者直接提供拨款,用于提高生产绩效,支持就业,以及社会福利等。
节税点是政府进行减税政策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节税点的设定将与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强化就业扶持、刺激投资、释放企业民间资金等功能。可以说,节税点的设定是政府实施减税政策的根本,而政府因应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节税点的设定也是不断调整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拓展知识:节税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社会的税负,释放投资潜力,促进经济增长,使经济运行更加有序和均衡。减税政策应坚持公平原则,即不同行业应有不同的减税政策,应优先考虑低收入者减税,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支持力度,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