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节税轻权益
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认为纳税筹划只是税款方面的筹划,将纳税筹划简单地看成是税款多与少的选择,而较少考虑税款之外的其他事情,这是一种不全面、不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形成这种误区的原因是我们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依法维护纳税人权利也是纳税筹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某一时期内,缴税最少、税负最低的组合并不一定对企业发展最有利。
2.重点线轻全面
纳税筹划统筹考虑现实的财务环境和企业发展目标及策略的协调统一,只有对各种纳税活动进行选择和组合,有效配置各种资源,才能获得税负和企业利益的最优化配比。纳税筹划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战略。
3.重利益轻成本
税务筹划中,常常需要根据筹划方案调整交易的模式、架构,进行一系列的商业安排,商业安排会引发一系列的非税成本。另一方面,决策与筹划本身也需要实施费用。如果纳税筹划费用小于筹划收益,那么,该纳税筹划才是可行的,一旦纳税筹划费用大于筹划收益,则不可取。
4.重方法轻理论
方法论者往往从一开始就注重税收筹实务派研究从一开始就注重税收筹划本身的可行性,他们从税收实务的角度出发探索可行的税收筹划操作,并从这些实际的税收筹划操作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可操作性强。但是它缺乏原理性分析和方法论基础,容易陷入一事一议的局限,特别在税制变革时容易完全失效。
5.重实证轻前瞻
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过去成功的筹划方案,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完全不适用。这就要求企业在税收筹划时,时刻保持对国家税制、税法、相关政策变动的敏感度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适时更新筹划内容,制订纳税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同时,国家重大税收政策变化往往正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的关键时期。
其实在税收筹划实操中,还有些更艰难的抉择,它从一开始就左右了税收筹划的基本方向:
你觉得纳税人会认为“税金少流出”和“净利润增加”哪个更重要?
你觉得老板们会认为“公司净利润”和“个人净到手”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