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的现金流量怎么进行编制?

2017-08-10 17:36 来源:网友分享
1425
要编好一张现金流量表,让它更准确的体现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那可能就需要一点功力了。具体见下文

进项税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情况说明:

编制进项税的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现金流量表中有关项目采用公式法编制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指净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

(3)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4)(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金额-期末金额)

(5)(预收账款期末金额-预收账款期初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6)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

(7)应收的意外减少:

包括:实际发生坏账;应收票据贴现财务费用在借方部分;债务重组中对方以存货抵账;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到应收账款的换出。

注意:上式的(4)中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内容不减去坏账准备,(6)、(7)两项从业务中分析。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支出(如销售多余材料等)(来自于利润表)

(3)本期进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4)(存货期末金额-存货期初金额)

(5)(预付账款期末金额-预付账款期初金额)

(6)(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初金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末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7)存货的意外减少:

包括:盘亏存货;以存货对外投资;以存货对外捐赠;债务重组中以存货还债;非货币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出。

(8)存货的意外增加: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待摊费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预提费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部分;福利费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部分;接受存货投入;接受存货捐赠;债务重组中对方单位以存货还债;非货币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入。

(9)应付项目意外减少:

包括: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以非货币性资产偿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注意:上式中(4)存货的期初、期末金额不减去存货的跌价准备,(7)、(8)、(9)三项从业务中分析。

三、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只有企业实际支付的“在职非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等)反映在该项目中。

企业实际支付的“在职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等)反映在投资活动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企业实际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不论支付统筹退休金还是支付未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反映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进项税的现金流量怎么进行编制?上文由会计学堂整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疑问,欢迎在会计学堂点击窗口与答疑老师在线互动,更多相关会计资讯,敬请关注会计学堂的更新。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现金流量表怎么编制?是不是只看现金和银行存款两个科目进行编制就行?

    您好,是根据现金和银行的收和支,具体归集到现金流量的项目里面去

  • 现金流量表编制中,两银行间的相互转账,需要做进现金流量表吗?

    你好,可以不做,因为企业现金流量没有增减

  • 现金流量表主表是按直线法进行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附表,以净利润为起点,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有人能举例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用净利润加减: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增减变动

  • 现金流量表是怎么编制的?不是按照银行流水编制吧?

    (1)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2)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 收到原材料损失赔偿款编制现金流量进入什么项目?

    其他经营现金活动流入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