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王雁鸣老师
职称: 中级会计师
2019-05-19 17:28
您好,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来处理。
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1
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55%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5%=126714(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714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714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286
商品进销差价 126714
贷:库存商品 588000
例2
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以上均为不含税价)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20000-110000)+(80000-7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商品采购 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900
贷:银行存款 81900
借:库存商品 80000
贷:商品采购 700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老师,年度财务报表有什么不一样吗?我理解的是,每年1 问
你好,就是你理解的这样他其实就是12月末的数据 答
老师好,A公司付给C公司(我公司的客户)10万货款,想通 问
通过货物买卖,相对风险小 答
老师报企业所得税的时候季末从业人数包不包括不 问
你好,这个是不包括的。 答
老师好,出口企业,CFR价格 按照FOB核算收入 开票 问
你好,这个是你们承担吗? 答
请问公司报销人和审批人可以是夫妻关系吗报销人 问
从财务规范和内控角度不建议夫妻分别为报销人和审批人。这可能导致监督失效、舞弊风险增加,破坏公司制度,引发内部矛盾。虽然法律没禁止,但公司应健全制度,若无法避免可增加审批环节或加强内部审计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