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会计师

2020-07-20 08:24

你好,不是的,其他行业也可以的,此次《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两个文件规定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取消了对留抵退税的行业限制,规定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纳税人,不细分具体行业,即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1)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的;

(4)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的;

(5)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不是的,其他行业也可以的,此次《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两个文件规定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取消了对留抵退税的行业限制,规定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纳税人,不细分具体行业,即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1)自2019年4月税款所属期起,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6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的; (4)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的; (5)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
2020-07-20 08:24:09
同学你好 这个看你们符合哪一个
2022-07-11 14:14:52
可以的,按照规定,生产制造业小微企业可以申请增量留抵和存量留抵退税。具体程序您可以自行登录有关网站查看,也可以咨询当地税务机关。
2023-03-13 14:06:02
您好,以下是政策原文 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有关政策公告如下:     一、自2019年6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19年7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1.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     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     4.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     5.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二、本公告所称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是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上述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申请退税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确定。     三、本公告所称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四、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当期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     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     五、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其他规定,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以下称39号公告)执行。     六、除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以外的其他纳税人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规定,继续按照39号公告执行。     七、符合39号公告和本公告规定的纳税人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留抵退税申请。对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税务机关在完成退税审核后,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直接送交同级国库办理退库。税务机关按期将退税清单送交同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应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确保留抵退税工作稳妥有序。
2022-01-09 13:44:39
2017年9月1日起,全国各地“制造业”等行业的纳税人就可以申请留抵退税了。首先要知道是哪几种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制造业、省级指定特色优势产业等。然后是根据所在地有关规定,到税务部门进行申请报备等程序,手续完成以后,税务机关将会发放一份凭证给企业,这份凭证就是这次留抵退税的凭据。 拓展知识:留抵退税对企业来说非常有利,因为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压力,有效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此外,它还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当企业的财务压力被缓解后,更厚的资金可以投入研发、技术改造等,进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2023-02-25 23:44:55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