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萱萱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2021-03-18 20:57

、在外管证有效期内注销流程如下:
1、登陆电子税务局,在纳税主体选择界面选择需要核销的外管证编号。需要注意选择外管证所属的税务主体时,需要使用法人的办税人员信息登陆电子税局,要保证法人所登记的手机号码正常使用并可以接收到验证码。如下图所示:


2、选择套餐业务中的跨区域涉税事项套餐。如下图所示:


3、将纳税人信息填写完整后,在“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外出经营情况”中点击“选择”。系统会自动带出预缴税款信息,与手上预缴税款时的完税证明核对无误后,选择“提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4、成功核销外管证时报告状态会显示“报告已反馈”。如下图所示:


二、外管证超期10天内注销流程如下:
外管证超期10天内需要核销时,需要在“我要办税”—“涉税事项办理”—“跨区域涉税事项反馈”中办理,办理流程同上。如下图所示:


三、外管证超期大于10天或该外管证所属合同取消,未预缴税款未开票注销流程如下:
1、外管证超期大于10天需要携带纸质材料去外管证所在经营地的税务局核销。纸质材料为《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一式两份。填写时需注意预缴税款征收率为增值税征收率,已预缴税款为增值税预缴税款。现在虽然暂时没有征收外管证超期反馈的罚款,也要及时在外出经营活动结束时进行反馈。如下图所示:


2、外管证所属合同取消,未预缴税款时,系统无法带出预缴数据,也无法手动填写,会提示“暂无可选数据”“预缴税款征收率不能为空”“已预缴税款金额不能为空”,所以暂时无法在系统中核销该外管证,财务小王遇到的情况便是如此,所以需要携带《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一式两份去外管证经营地税务局窗口进行核销。如下图所示: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根据你的外管证金额来,异地预缴的可以在本地抵扣
2020-01-03 09:52:56
你好,就是要填写十万的哦
2020-01-03 10:36:24
、在外管证有效期内注销流程如下: 1、登陆电子税务局,在纳税主体选择界面选择需要核销的外管证编号。需要注意选择外管证所属的税务主体时,需要使用法人的办税人员信息登陆电子税局,要保证法人所登记的手机号码正常使用并可以接收到验证码。如下图所示: 2、选择套餐业务中的跨区域涉税事项套餐。如下图所示: 3、将纳税人信息填写完整后,在“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外出经营情况”中点击“选择”。系统会自动带出预缴税款信息,与手上预缴税款时的完税证明核对无误后,选择“提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4、成功核销外管证时报告状态会显示“报告已反馈”。如下图所示: 二、外管证超期10天内注销流程如下: 外管证超期10天内需要核销时,需要在“我要办税”—“涉税事项办理”—“跨区域涉税事项反馈”中办理,办理流程同上。如下图所示: 三、外管证超期大于10天或该外管证所属合同取消,未预缴税款未开票注销流程如下: 1、外管证超期大于10天需要携带纸质材料去外管证所在经营地的税务局核销。纸质材料为《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一式两份。填写时需注意预缴税款征收率为增值税征收率,已预缴税款为增值税预缴税款。现在虽然暂时没有征收外管证超期反馈的罚款,也要及时在外出经营活动结束时进行反馈。如下图所示: 2、外管证所属合同取消,未预缴税款时,系统无法带出预缴数据,也无法手动填写,会提示“暂无可选数据”“预缴税款征收率不能为空”“已预缴税款金额不能为空”,所以暂时无法在系统中核销该外管证,财务小王遇到的情况便是如此,所以需要携带《经营地涉税事项反馈表》一式两份去外管证经营地税务局窗口进行核销。如下图所示:
2021-03-18 20:57:26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异地交通事故需要带外管证,合同银行回单,发票外管证是对外经营缴税之前使用的,用于在嗯项目所在地进行备案,并且将来回去核销,证明你在外地
2021-06-18 22:08:01
对的,是的,是这么做的。
2022-12-08 14:49:46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 老师,请教一下发放年终补贴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年终奖 贷:应付职工

  • 老师好,请问我前期未处理的增值税金额要怎么账务

    一般小规模没有超过30万,减免了的税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 老师,供应商因货物一直交不出,有先开票给我司几十

    先计入:材料采购,收到货再转入库存商品/原材料

  • 假设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为50万元,原来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是指哪个时点的比例。 首先,根据问题描述,“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允许扣除其相应的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余额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 这里的“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应当是指转让时转让者实际拥有的房屋所有权比例。 接下来,我们分析女方的房屋所有权变化: 1. 离婚析产时,房屋原值30万元,税费2万元,总价值32万元。双方各占50%,即女方此时拥有50%的所有权,对应的财产原值为16万元(32万元 * 50%)。 2. 女方用20万元从男方处购得剩余的50%所有权,此时女方拥有100%的房屋所有权。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女方再次转让房屋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基于她取得该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来计算。 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 • 离婚时分割得到的50%所有权对应的成本:16万元(按原值和税费计算) • 从男方处购买剩余50%所有权支付的费用:20万元 因此,女方再次转让房屋时,其财产原值应为36万元(16万元 + 20万元)。 然而,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我们只需要考虑转让者实际支付的成本。在这里,女方实际支付的成本(即她取得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中与她转让收入相对应的部分)是她拥有50%所有权时的成本(因为她是从这个比例开始,通过购买达到了100%的所有权)乘以她最终转让的100%比例,但考虑到税法允许按照转让时实际拥有的比例来扣除原值,且女方在转让时拥有100%的所有权,我们可以简化计算为:按照她初次取得房屋时(离婚析产+后续购买)的总成本来扣除。但这里的关键是理解“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在计算原值扣除时的作用。 由于女方在转让时拥有100%的所有权,且她取得这100%所有权的过程中,实际支付的成本是36万元(基于她取得50%时的成本和后续购买的成本),但按照税法,她可以扣除的是她初次购置(包括析产分配和后续购买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时对应比例的成本。不过,在这个特定情况下,因为最终转让的是100%所有权,且我们关注的是最终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以可以直接用总成本36万元(如果视为一个连续过程)来对比转让收入50万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36万元并不是简单地(30+2)*100%,而是考虑了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 但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理解,“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这句话中的“初次购置”和“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应当是指转让行为发生时,转让者最初获得该比例所有权时的成本。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们将女方的行为看作是两个阶段(离婚析产获得50%,然后购买剩余50%),那么在计算她转让100%所有权时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理论上应当分别考虑这两个阶段她所支付的成本。但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可能会允许纳税人按照一个连续的过程来处理,即考虑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 不过,为了直接回答问题中的计算选项: • 如果严格按照“转让时转让者实际拥有的房屋所有权比例”来追溯其初次购置成本,并且认为女方在转让时拥有的100%所有权是基于她之前所有行为的累积(包括离婚析产和后续购买),则我们应当考虑她取得这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虽然这里有些理论上的争议,因为“初次购置”一词可能引发不同的解释)。但在这个特定情境下,为了简化计算和理解,我们可以认为女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是基于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析产分配的成本和后续购买的成本,如果视为一个连续过程)与转让收入的差额。 • 因此,不是简单地用(30+2)*50%或(30+2)*100%来计算扣除的原值。实际上,女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当基于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则为36万元,但这里需要注意税法可能的具体执行规定)与50万元的差额。 然而,为了直接对应问题中的选项,并且如果必须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更接近的,那么考虑到女方最终转让的是100%的所有权,且我们关注的是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更合理的做法可能是基于她取得这100%所有权时的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来扣除原值,即选择更接近于50-【(30+2)×100%的调整值(但实际上应考虑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但这里的18万元显然没有考虑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所以不是正确答案。而34万元这个选项,如果理解为是基于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析产分配的成本和后续20万元购买成本,即36万元,但考虑到税法可能允许的扣除和计算方式,这里需要税务专业判断)与转让收入的差额(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税法规定),则可能更接近正确答案(但具体还需根据税法具体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解释来确定)。 但重要的是要理解,这里的计算并不是简单地基于(30+2)*50%或(30+2)*100%,而是需要考虑女方取得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和转让时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人员或税务机关以获取准确指导。 综上所述,如果必须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且考虑到女方最终转让的是100%所有权,并且我们是在尝试理解税法规定下的计算方式,那么34万元这个选项可能更接近一个考虑了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总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并进行了适当调整以符合税法规定)与转让收入差额的计算结果(但请注意,这里的解释和选择是基于对税法规定的理解和尝试解答问题,并非专业税务建议)。然而,最准确的计算方式和结果应当依据具体的税法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解释来确定。

  • 老师好 税务局让我们补税 我们是不是做未开票收

    是的,对的,是这么做的。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