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教一下发放年终补贴的账务处理? 问
借:管理费用-年终奖 贷:应付职工 答
老师好,请问我前期未处理的增值税金额要怎么账务 问
一般小规模没有超过30万,减免了的税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答
老师,供应商因货物一直交不出,有先开票给我司几十 问
先计入:材料采购,收到货再转入库存商品/原材料 答
假设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为50万元,原来 问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明确“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是指哪个时点的比例。 首先,根据问题描述,“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允许扣除其相应的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余额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 这里的“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应当是指转让时转让者实际拥有的房屋所有权比例。 接下来,我们分析女方的房屋所有权变化: 1. 离婚析产时,房屋原值30万元,税费2万元,总价值32万元。双方各占50%,即女方此时拥有50%的所有权,对应的财产原值为16万元(32万元 * 50%)。 2. 女方用20万元从男方处购得剩余的50%所有权,此时女方拥有100%的房屋所有权。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女方再次转让房屋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基于她取得该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来计算。 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 • 离婚时分割得到的50%所有权对应的成本:16万元(按原值和税费计算) • 从男方处购买剩余50%所有权支付的费用:20万元 因此,女方再次转让房屋时,其财产原值应为36万元(16万元 + 20万元)。 然而,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我们只需要考虑转让者实际支付的成本。在这里,女方实际支付的成本(即她取得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中与她转让收入相对应的部分)是她拥有50%所有权时的成本(因为她是从这个比例开始,通过购买达到了100%的所有权)乘以她最终转让的100%比例,但考虑到税法允许按照转让时实际拥有的比例来扣除原值,且女方在转让时拥有100%的所有权,我们可以简化计算为:按照她初次取得房屋时(离婚析产+后续购买)的总成本来扣除。但这里的关键是理解“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在计算原值扣除时的作用。 由于女方在转让时拥有100%的所有权,且她取得这100%所有权的过程中,实际支付的成本是36万元(基于她取得50%时的成本和后续购买的成本),但按照税法,她可以扣除的是她初次购置(包括析产分配和后续购买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时对应比例的成本。不过,在这个特定情况下,因为最终转让的是100%所有权,且我们关注的是最终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以可以直接用总成本36万元(如果视为一个连续过程)来对比转让收入50万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36万元并不是简单地(30+2)*100%,而是考虑了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 但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理解,“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这句话中的“初次购置”和“转让者占房屋所有权的比例”应当是指转让行为发生时,转让者最初获得该比例所有权时的成本。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们将女方的行为看作是两个阶段(离婚析产获得50%,然后购买剩余50%),那么在计算她转让100%所有权时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理论上应当分别考虑这两个阶段她所支付的成本。但实际操作中,税务机关可能会允许纳税人按照一个连续的过程来处理,即考虑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 不过,为了直接回答问题中的计算选项: • 如果严格按照“转让时转让者实际拥有的房屋所有权比例”来追溯其初次购置成本,并且认为女方在转让时拥有的100%所有权是基于她之前所有行为的累积(包括离婚析产和后续购买),则我们应当考虑她取得这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虽然这里有些理论上的争议,因为“初次购置”一词可能引发不同的解释)。但在这个特定情境下,为了简化计算和理解,我们可以认为女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是基于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析产分配的成本和后续购买的成本,如果视为一个连续过程)与转让收入的差额。 • 因此,不是简单地用(30+2)*50%或(30+2)*100%来计算扣除的原值。实际上,女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当基于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则为36万元,但这里需要注意税法可能的具体执行规定)与50万元的差额。 然而,为了直接对应问题中的选项,并且如果必须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更接近的,那么考虑到女方最终转让的是100%的所有权,且我们关注的是她转让时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更合理的做法可能是基于她取得这100%所有权时的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来扣除原值,即选择更接近于50-【(30+2)×100%的调整值(但实际上应考虑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但这里的18万元显然没有考虑女方后续购买的成本,所以不是正确答案。而34万元这个选项,如果理解为是基于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包括析产分配的成本和后续20万元购买成本,即36万元,但考虑到税法可能允许的扣除和计算方式,这里需要税务专业判断)与转让收入的差额(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税法规定),则可能更接近正确答案(但具体还需根据税法具体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解释来确定)。 但重要的是要理解,这里的计算并不是简单地基于(30+2)*50%或(30+2)*100%,而是需要考虑女方取得房屋所有权时的总成本和转让时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税务人员或税务机关以获取准确指导。 综上所述,如果必须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且考虑到女方最终转让的是100%所有权,并且我们是在尝试理解税法规定下的计算方式,那么34万元这个选项可能更接近一个考虑了女方取得100%所有权时总成本(如果视为连续过程并进行了适当调整以符合税法规定)与转让收入差额的计算结果(但请注意,这里的解释和选择是基于对税法规定的理解和尝试解答问题,并非专业税务建议)。然而,最准确的计算方式和结果应当依据具体的税法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解释来确定。 答
老师好 税务局让我们补税 我们是不是做未开票收 问
是的,对的,是这么做的。 答
![](https://al3.acc5.com/179227_6539ca7af27c30.png?image_process=sharpen,100)
这个题目 :如果是投资时点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合并时商誉=长投账面价值-净资产公允价值*占比吗?
答: 您好,是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商誉=长投成本-净资产公允价值*占比,后期再达到控制下合并,商誉不变
老师,A公司是外购的,为什么题目中没有给出 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长投初始成本应该是 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商誉,而不是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商誉。
答: 你好同学,题中A公司是最终控制方呀,这次交易算同一控制了
一名会计如何让领导给你主动加薪?
答: 都说财务会计越老越吃香,实际上是这样吗?其实不管年龄工龄如何
强强公司在2017年1月1日与A公司进行合并,强强公司以2500万元吸收合并了A公司,取得A公司100%的股权,取得投资前强强公司与A公司无关联方关系。合并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100万元,强强公司将A公司认定为一个资产组。2017年12月31日A资产组可辨认净资产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为1800万元,A资产组包括商誉在内的全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000万元,则强强公司2017年12月31日与A资产组相关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为( )万元。
答: 解答:强强公司吸收合并A公司时确认商誉=2500-2100=400(万元),2017年12月31日A资产组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1800%2B400=2200(万元),A资产组应确认减值损失=2200-2000=200(万元),应首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抵减后商誉的账面价值=400-200=200(万元)。
商誉=初始投资时点的投资成本-投资时点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在合并时,它是购买成本超过被合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老师,上面计算商誉的两个方法结果是一样的吗,怎么算法不一样呢。
老师,在合并日确认商誉时,购买价(银存也叫付出对价的公允?)-被合并当净资产?为啥公允要减去账面呢?而不是公允或者账面呢?或者这题不是关联方,是关联方时候没有商誉?还是怎么算呢??
老师,A公司购买B公司100%的股权, A与B是独立的, 购买日, B账面价值500万,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800万, A付出840万, 请问, 商誉是多少老师?
图1长投同控下到底含不含商誉?商誉这个东西到底要不要算,直接合并日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比例就完了吗?图2非同控长股投就是=付出对价公允价值,不考虑80%乙公司股权了是吗?完全懵了
![](http://static.acc5.com/static_acc5/2018/images/w-close.png)
![](https://al3.acc5.com/_65a23bffe86f30.png)
清风老师 解答
2022-11-06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