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心意

999

职称注册会计师

2023-02-24 21:39

计提信用损失是指企业在金融会计科目中,鉴于发生了可能导致会计承诺带来财务损失的风险,在不能精确估计其可能财务损失金额时,将该种风险影响财务报表的影响,提前预写入本期应计税项、减值损失等费用项目当中的一种方式。 
 
在摊余成本的情况下,计提信用损失并不是必须的。摊余成本是指将可能发生的固定成本(如租赁费、修理费、财务费用等)在具有竞争力的同行业中的一个标准的成本水平下,摊余到未来一段事件期间。摊余成本的本质是企业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固定成本在一个比较常规的成本水平下摊余到一个较长时期内,而这种成本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而不是针对已发生的风险。因此,摊余成本不需要计提信用损失,而只需要对固定成本进行调整即可完成计提摊余成本的目的。

上传图片  
相关问题讨论
计提信用损失是指企业在金融会计科目中,鉴于发生了可能导致会计承诺带来财务损失的风险,在不能精确估计其可能财务损失金额时,将该种风险影响财务报表的影响,提前预写入本期应计税项、减值损失等费用项目当中的一种方式。 在摊余成本的情况下,计提信用损失并不是必须的。摊余成本是指将可能发生的固定成本(如租赁费、修理费、财务费用等)在具有竞争力的同行业中的一个标准的成本水平下,摊余到未来一段事件期间。摊余成本的本质是企业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固定成本在一个比较常规的成本水平下摊余到一个较长时期内,而这种成本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而不是针对已发生的风险。因此,摊余成本不需要计提信用损失,而只需要对固定成本进行调整即可完成计提摊余成本的目的。
2023-02-24 21:39:17
按照准则相关规定,可以将金融工具发生信用减值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的减值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第一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即未扣除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2)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第二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3)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第三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但对利息收入的计算不同于处于前两阶段的金融资产。对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按其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也即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面价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题目是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第二阶段),所以是用账面余额计算投资收益,第三阶段后才是用摊余成本=账面余额-信用减值损失,计算投资收益。 减值都是影响摊余成本的,摊余成本=账面余额-信用减值损失,只是预期减值用账面余额计算投资收益,实际减值后,第二年才是用摊余成成本计算投资收益。 满意的话麻烦评价一下。
2022-03-19 23:05:56
是要扣除的,因为摊余成本就是剔除了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嘛。
2019-07-10 11:24:19
在计算其他债权投资的摊余成本时,需要考虑减值损失。 其计算公式为: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你所理解的“摊余成本-减值损失=扣除损失后摊余成本”是正确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其他债权投资,在减值时会计分录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这里的减值准备会影响摊余成本的计算,但不影响公允价值。因为公允价值是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的,而减值准备是基于对信用风险的评估。 例如,某其他债权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为 1000 元,本期收回利息 50 元,本金 0 元,本期计提减值准备 30 元,那么期末摊余成本=1000 - 50 - 30 = 920 元。
2024-07-30 11:21:04
你好,是的哦嗯嗯额
2021-07-16 10:38:58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相似问题
    举报
    取消
    确定
    请完成实名认证

    应网络实名制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才可以发表文章视频等内容,以保护账号安全。 (点击去认证)

    取消
    确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