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连续三年的销售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单价20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90元,变动管理及销售费用5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24000元,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总额50000元。 要求:(1)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 (2)分析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敢担当的早晨
于2023-09-22 16:39 发布 1048次浏览
- 送心意
朴老师
职称: 会计师
2023-09-22 16:49
(1)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贡献毛益=200-90-5=105(元)
贡献毛益=1000×105=105000(元)
税前利润=105000-24000-50000=31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生产成本=90+24000/1000=114(元)
单位销售成本=114+5=119(元)
销售毛利=1000×(200-119)=81000(元)
税前利润=81000-55000=26000(元)
(2)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
①变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当期注销,而完全成本法则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在销售产品时递延到销售成本中。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单位产品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总额随之增加;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单位产品成本保持不变,因此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总额保持不变。
②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视为期间费用,全额当期注销,而完全成本法则把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视为间接费用,在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税前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少。(1)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贡献毛益=200-90-5=105(元)
贡献毛益=1000×105=105000(元)
税前利润=105000-24000-50000=31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生产成本=90+24000/1000=114(元)
单位销售成本=114+5=119(元)
销售毛利=1000×(200-119)=81000(元)
税前利润=81000-50000=31000(元)
(2)两种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变动费用。因此,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在存货中多吸收了固定制造费用,导致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一致。
![](https://al3.acc5.com/95d223957f56fba2e1b8c7c4fa00f9e0.png)
![](https://al3.acc5.com/95d223957f56fba2e1b8c7c4fa00f9e0.png)
![](https://al3.acc5.com/95d223957f56fba2e1b8c7c4fa00f9e0.png)
![](https://al3.acc5.com/95d223957f56fba2e1b8c7c4fa00f9e0.png)
![](https://al3.acc5.com/95d223957f56fba2e1b8c7c4fa00f9e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