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分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心灵美的柠檬
于2024-06-15 16:48 发布 208次浏览
- 送心意
刘艳红老师
职称: 中级会计师
2024-06-15 16:50
您好,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从一个会计政策转向另一个会计政策,前提是你有至少两个选择,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你可以选择成本法,也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当你选择从成本法转向公允价值法,注意,是你选择改变,你可以选,你有的选,这时就是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从一个会计政策转向另一个会计政策,前提是你有至少两个选择,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你可以选择成本法,也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当你选择从成本法转向公允价值法,注意,是你选择改变,你可以选,你有的选,这时就是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024-06-15 16:50:10

会计政策,是指小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简单举例:比如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即会计政策,预期使用年限即会计估计。
2022-06-07 16:02:40

1、概念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未来适用法。
3、在实务中的应用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在实务中的应用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先进先出法VS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VS移动加权平均法VS个别计价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VS权益法);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购买价款VS购买价款的现值);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VS费用化);
无形资产确认(内部研究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
非货币资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VS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收入的确认(是否满足收入确认五步法模型);
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在一段时间内确认VS在某一时点确认);
借款费用的处理(资本化VS费用化);
合并政策(母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合并范围的确定)。
会计估计变更在实务中的应用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及摊销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方法;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金额。
合同履约进度的确定;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
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会计估计变更原因:
会计估计变更原因是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如果其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应相应作出改变。例如,企业购入一项无形资产,法律保护期限为15年,但企业认为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为10年,则对于该无形资产,应按10年进行摊销。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受益年限已不足10年,则应相应调减摊销年限。
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是就现有资料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例如,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比例为10%,后来根据新得到的信息,对方财务状况恶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为80%,则企业需用补提70%的坏账准备。
2022-11-15 13:53:17

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会计估计变更,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报告期间的会计政策进行重新计算,并在此期间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出变更后的会计估计值。如果会计政策变更,则应采用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将变更带来的影响纳入会计报表,并详细记录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类型、内容等。
举个例子,若一家公司原会计政策采用LIFO法(先进先出法),但现将会计政策变更为FIFO(先进后出法),则应在变更的会计报表期间重新计算其存货成本,并在该期间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出变更后的存货成本,并在会计报表的脚注中详细记录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类型、内容等情况。
2023-02-26 13:24:49

一、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方法:
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确认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了财务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列报原则。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当然,在实务中,有时列报项目的变更往往伴随着会计确认的变更或者相反。
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二、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
①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比如,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②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即因执行新会计准则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③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即,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④金融资产投资计量属性的变化,如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⑤收入确认方法的变更,如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三、常见的会计估计变更有:
①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变更。
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
③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变更。
④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变更。
⑤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变更。
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变更(如由按单项存货计提变更为按存货类别计提)。
⑦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变更(如由余额百分比法变更为账龄分析法)
2019-06-21 13:13:27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