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计划和收益计划如何设定

2019-09-10 15:56 来源:网友分享
3124
提存计划和收益计划如何设定?设定受益计划是指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所有的财务人员注意了,本篇内容非常重要的!究竟是为什么呢,一起往下面看看吧!

提存计划和收益计划如何实务

新旧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准则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根据新准则,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需在"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中核算,而原准则下是在"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中核算.

(2)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企业为职工提供的社会统筹外补充退休金.旧准则没有对此项业务做明确的处理规定,而在新准则中规范了处理方法.设定受益计划的实施比较麻烦,可能需要精算师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这一变动可能会对很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新准则相比于旧准则的主要变动之处还有:

提存计划和收益计划如何实务

(1)对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定义做了更全面的阐述;

(2)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定义和处理方法由指南和讲解移入准则正文;

(3)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和核算方法.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符合提存条件的,适用设定提存计划的准则规定,否则按设定受益计划的规定处理

提存计划,你可以理解为社保的一个变形,单位每期按照一定标准向某基金付钱,不形成资产,以后职工找社保结算去,与企业无关.收益计划,就是企业自己建立一个基金,但是让专业机构去管理,因此这部分提存的钱,就会形成一项资产,可能有净资产或者净负债.怎么理解,某时点这个基金的公允价值大于或者小于承诺将来要向职工支付金额的现值(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和应付职工薪酬).这个承诺支付金额一要看当初合同怎么约定的,还要看经济环境、医疗水平的发展,所以不断变化.

以上就是关于提存计划和收益计划如何设定的内容.看完本文你是不是已经知道怎么设定了?你学会了吗?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日常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看了上文,你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妨和我们会计学堂在线答疑老师一起讨论一下吧!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提存计划和收益计划如何理解?

    提存计划是指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收入预算定期存入一定的金额,以形成资产以满足未来的支出。收益计划是指投资者在定期的时间段内,不断投入资金到投资项目上,以获取收益。

  • 设定受益计划和设定提存计划的区别是什么啊?

    您好,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您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缴纳的养老保险,这个企业为职工缴纳之后以后职工获得养老金的时候,与企业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了,都是社保机构来给职工发放,而设定受益计划是不同的,企业现在为职工进行一个计划,那么以后期间职工是可以从企业获取相关的收益的,比如说职工退休以后每年可以从企业拿10万块钱,那么这个和企业就是息息相关的了,这就是设定提存计划与设定收益计划的区分。

  • 老师,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分别指什么

    新旧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准则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根据新准则,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需在“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中核算,而原准则下是在“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中核算。 (2)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企业为职工提供的社会统筹外补充退休金。旧准则没有对此项业务做明确的处理规定,而在新准则中规范了处理方法。设定受益计划的实施比较麻烦,可能需要精算师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这一变动可能会对很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 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里包括失业保险吗

    您好,是包括失业保险的。

  • 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定义 设定提存计划,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会计处理 设定提存计划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 设定受益计划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将确定的公式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后续年度福利水平提高时 设定提存计划无。 设定受益计划应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福利义务至服务不再导致设定受益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是否折现 设定提存计划如果在报告期后12个月仍有支付的金额,应折现。 设定受益计划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折现,包括12个月内支付的义务。 折现率 设定提存计划,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风险承担 设定提存计划一般非企业承担 设定受益计划一般由企业承担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