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2023-10-09 17:32 来源:网友分享
475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首先,我们都知道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之一的,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对此报表的编制肯定是需要掌握的.通常情况下,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有三种公式,分别是净现金流量NCF、净现金流量和支付的各项税费的,这些计算公式,小编老师将会在下文中讲解,欢迎你们来阅读.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计算三个公式:

1、净现金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营业收入-相关现金流出-折旧)*(1-税率)+折旧.

3、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举例】:以个人日常生活为例,月初现金1200元,工资收入1500元,生活费800元,购买国债1000元.这样,到了月末,仍有现金1200+1500-800-1000=900元,当月现金流量净额等于900-1200=-300元,即月末现金流量净额比月初减少300元.但与此同时,资产增加了700元(900+1000-1200).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内容包含哪些?

1、初始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一般包括如下的几个部分:

(1)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2)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包括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3)其他投资费用.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谈判费、注册费用等.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有固定资产的变卖所得的现金收入.

2、营业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这种现金流量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里现金流入一般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交纳的税金.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每年销售收入等于营业现金收入.付现成本(指不包括折旧等非付现的成本)等于营业现金支出,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简记为NCF)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每年净现金流量(NCF)=营业收入一付现成本一所得税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净利十折旧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营业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所得税率

3、终结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2)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

(3)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通常来说,通过上文内容的学习,学员们对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常用计算公式应当都是有所认知的,并且具体的计算公式都有提及.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遇到现金流量表的计算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计算公式中的各个项目的定义都是需要了解的,如果你们想要继续学习更多的会计知识,建议你们可以来这里试试.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会计科目按什么分类
    会计科目按什么分类?按照小编老师对会计科目的理解,企业会计科目的划分一般则是会根据会计要素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可以按照六大类进行划分的,分别是资产类科目、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成本类以及损益类科目的;这些科目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业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如果学员们想要学习更多关于会计科目方面的会计知识,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对你们学习肯定有用的。
    2025-02-13 3
相关问题
  •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1 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2B13%)%2B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2B(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2B(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B(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2B补贴收入%2B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B2)-(4%2B5%2B6%2B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2B(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

  • 现金流量表计算表计算公式是啥

    (1)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2B17%)%2B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2B(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2B(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B(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2B补贴收入%2B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2B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B2)-(4%2B5%2B6%2B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2B(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2B17%)%2B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2B(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2B(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2B(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2B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2B“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2B“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2B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2B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2B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2B其他应付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2)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2B(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2B(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2B(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2B(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2B(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2B(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2B(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2B(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2B(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3)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2B(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2B(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2B(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2B(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2B利息支出%2B长期借款利息%2B在建工程利息%2B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4 (4)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分享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指净收入) %2B(2)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 %2B(3)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2B(4)(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金额-期末金额) %2B(5)(预收账款期末金额-预收账款期初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2B(6)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 -(7)应收的意外减少: 包括:实际发生坏账;应收票据贴现财务费用在借方部分;债务重组中对方以存货抵账;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到应收账款的换出。 注意:上式的(4)中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内容不减去坏账准备,(6)、(7)两项从业务中分析。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成本 %2B(2)其他业务支出(如销售多余材料等)(来自于利润表) %2B(3)本期进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2B(4)(存货期末金额-存货期初金额) %2B(5)(预付账款期末金额-预付账款期初金额) %2B(6)(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初金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末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2B(7)存货的意外减少: 包括:盘亏存货;以存货对外投资;以存货对外捐赠;债务重组中以存货还债;非货币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出。 -(8)存货的意外增加: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待摊费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预提费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部分;福利费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部分;接受存货投入;接受存货捐赠;债务重组中对方单位以存货还债;非货币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入。 -(9)应付项目意外减少: 包括: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以非货币性资产偿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注意:上式中(4)存货的期初、期末金额不减去存货的跌价准备,(7)、(8)、(9)三项从业务中分析。 三、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只有企业实际支付的“在职非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等)反映在该项目中。 企业实际支付的“在职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等)反映在投资活动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企业实际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不论支付统筹退休金还是支付未参加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反映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四、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 (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反映企业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主要有: 1.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2.借:投资收益,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3.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从上述可见,八项减值增加了“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三项损益支出,减少了本期利润,但是未造成现金流出企业,所以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该项。 (二)“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 根据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的差额填列。不同情况要根据本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分析。因为资产负债表中“待摊费用”项目包括了 “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及“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中一年内摊销完毕的部分,所以在具体操作该项目时,仅仅包括本期“待摊费用”账户中的摊销数额。 (三)“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不同情况要根据本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分析。因为资产负债表中“预提费用”项目中包括了“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所以在具体操作该项目时,仅仅包括本期“预提费用”账户中的预提数额。 (四)“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数字填列,如是收益,以“-”号填列。但是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中可能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而形成的投资收益的减少,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三项已经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中反映了,所以应该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数字调整后填列,即如为投资收益时,应该将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数字加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后填列;如为投资损失时,应该将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数字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后填列。 (五)“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但是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中反映了存货的跌价准备,所以应将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调整后填列。 (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反映本期经营性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的减少。有些单位在经营活动发生时,预收账款中内容也包括在该项中,编制时视实际情况而定。 (七)“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反映本期经营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的增加。但是“其他应交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也列式在该项中。

  • 现金流量表有计算公式吗?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预付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存货 -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 - 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 现金流量表的计算 公式是什么

    你好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2B“其他业务收入”%2B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2B“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2B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2B(“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2B(“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2B“其他支出支出”%2B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2B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2B(“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2B(“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2B(“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2B“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2B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2B“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B“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2B销售费用%2B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 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 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2B“在建工程”%2B“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 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