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难度相对较低,错报风险也相对较低。
虽然错报风险相对较低,但并不等同于没有风险。正相反,从近几年中国证监会披露的财务造假案例看,很大一部分造假行为都是在监管当局对货币资金的检查中露出了马脚。
货币资金科目的舞弊只是深层次舞弊行为的一个“表征”。因为对企业而言,不论是收入的实现还是债务的偿付,不论是融资的成果还是投资的收益,最终都要体现在货币资金科目中——只有真真正正通过了“收、付”,一个企业才能获得现金流,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正常工作,如果一个企业的货币资金科目出现了问题,往往就意味着这个企业有着更加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在对货币资金科目审计时,仔细、慎重的审计程序往往能够最有效、最直接的印证审计人员的怀疑。
对审计人员而言,由于货币资金的审计程序一般不涉及重大的执业判断,程序执行的难度低,因此,一旦出现审计失败,执业人员很难向执法部门就在执业过程中保持了应有的执业谨慎作出有效的申辩。所以,不论是由谁来执行货币资金的审计程序,都应该认真、慎重地予以对待。
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 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 年修订)》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货币资金列报的具体要求包括: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分类列示货币资金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披露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的款项,以及存放在境外的款项总额。公司应单独披露存放在境外且资金汇回受到限制的款项。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至少需要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以下信息:
1、货币资金的各项明细;
2、其他货币资金的明细;
3、受限货币资金的金额及受限原因;
4、涉及外币项目的,需要列示外币币种、原币金额、折算汇率。
审计程序详解
货币资金科目的审计程序主要有以下内容:
1.获取或编制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余额明细表:
(1)分别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分别与总账金额、日记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总计数与财务报表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的折算汇率及折算金额是否正确。
注释:
①编制货币资金明细表,审计人员要回答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审计客户的货币资金以何种形式存在,其规模和业务水平、业务形式是否匹配。
从存在形式上看,审计客户的货币资金包括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各类保证金、存出投资款等,货币资金的这些存在形式,都与审计客户的业务形式密切相关。比如,对于审计客户的日常结算方式包括了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那么相应的应该存在与承兑规模相匹配的保证金;再比如,如果企业并未在省外开展业务,却在外省开立了银行账户,或者企业的业务规模较小,但却开立了大量的银行账户,这些现象都是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关注的事项,所以对于审计客户异地开立的银行账户、余额长年保持微小变动的账户审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其用途和实际控制人。
从余额规模上看,审计客户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不应该太高。对于余额规模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长短期借款科目分析,如果企业存在大额的短期借款,同时又列报了大额的货币资金,那么就需要关注,审计客户的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者被关联方或者大股东占用的情形,如果审计客户列示了大额的保证金,但审计客户却并没有相应的银行承兑业务,或者有银行承兑业务却没有相应的保证金,也表明货币资金可能存在异常。
②编制货币资金明细表时,可以按照期初数、本期借方、本期贷方、期末余额进行列示。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审计客户有外币项目,应当对当期折算汇率进行复核。折算过程需要体现在明细表的底稿中,并在审计说明中记录期末折算汇率的数据来源。
在实际情况中,被审计单位使用的折算汇率一般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这个汇率可以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查询,也可以到中国银行的外汇查询页面进行查询(http://www.boc.cn/sourcedb/whpj/)。另外,在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中,集团财务部一般会对折算汇率以内部文件的形式统一下发,在审计时可以先向企业了解,如有相应的文件,应当取得该文件并对其中规定的折算汇率进行复核。
③编制货币资金明细表时,对银行存款的明细项目,需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开户许可证及《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将开户许可证和开户清单上的信息和企业银行存款进行核对。
《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需要企业携带开户密码去基本户银行打印,并加盖银行公章。开户密码是企业在开立基本户时银行给的一张纸,上面写着“存款人名称”和“存款人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