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票据融资成本的研究

2017-05-12 13:41 来源:网友分享
1161
2007年以来,我国票据融资大幅下滑,固然有央行紧缩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票据融资的成本过高从而导致交易量大减。

根据路透社中国银票转贴利率报价,目前,我国票据转贴利率已经达到3.4%—4%(年息),大大超过央行规定的再贴现利率的标准,而且高出目前一年期央票利率0.4到0.6个基点,对银行来说,票据贴现业务利润可观,银行投资商业票据的冲动比较大,这无疑背离了央行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意愿,是央行所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在转贴现利率较高时,特别是近段时间,出现了转贴利率高过贴现利率的倒挂现象,一些机构在做完贴现业务后,为了避免产生亏损,往往不愿再进行转贴交易,从而降低银行的票据融资余额。

目前我国的银票贴现利率也一直稳定在3.24%以上,对企业来说,贴现利率提高了,融资成本就增加了,若再以100%保证金申请银行承兑商业汇票,即使扣除商业折扣,企业还可能有财务费用支出,因而企业担心高比例保证金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有所下降。

为什么2005和2006年初票据融资发展迅猛呢?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当时票据利率不合理的结构形成票据融资成本过低,刺激了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大幅增长,银票贴现利率低于2.0%的情况都极为普遍,个别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甚至达到了1.8%的水平,低于当年半年期存款利率,这为融资性票据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票据市场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虽然我国现在有Shibor(上海银行间同来拆放利率)提供定价基准,但也只是在票据业务量大的几个银行之间推行。目前被市场各方所认可的方式还是贴现利率在转贴利率基础上加点生成,这种利率生成方式具有其合理性。但要控制信贷规模,防止票据融资余额不反弹,就要保持票据融资成本不下滑,最好的办法是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手续费。

由于承兑银行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但收益远低于银票贴现的收益,承兑银行的收益与其承担的风险不匹配,需要提高银行承兑手续费的比例。

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考虑,最好是采用固定银行承兑手续费下限的做法。这样不但有利于均衡承兑和贴现环节的收益,合理反映产品的信用风险,而且还可以将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稳定于目前的水平,有利于防止票据融资余额的反弹,保持票据融资余额的合理增长,保持贷款的均衡投放。

从产品的信用风险上看,贴现和转贴现同一张银票,到期由同一承兑银行付款,信用风险基本相同,根据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定价原理,两者的利率应当是基本相同的,因而,市场自发地按照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理,在比转贴现利率稍高一点的水平确定贴现利率有其合理性。相反,硬性规定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执行,会导致信用风险相同的银票贴现与转贴现收益差距过大的不合理现象。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