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

2023-09-25 17:31 来源:网友分享
598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都需要及时的编报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码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有的单位是采用直接法进行编制,有的单位则选择采用间接法来进行编制,那么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在哪里呢?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

现流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

1、直接法: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直接列出,类似于按现金制列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收入和费用.

2、间接法:将企业损益表中的净利润,调整成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二、应用不同

1、直接法:应用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各类现金流量,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整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现金流量.

2、间接法:应用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有关项目,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值.

三、作用不同

1、直接法: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有关项目,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值.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

现金流量表的填写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编报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提供以净利润为基础调节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直接法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账务处理记录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或者编制首付实现制的分录来统计形成.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的单位而言,一般可考虑通过辅助核算项目来实现--即对于每个现金流量项目的会计科目,发生一笔收支业务时,就确定该业务是属于那个现金流量收支项目.然后,期间结账之后,按期间的现金流量科目相关的明细账及其上的现金流量收支项目即可统计出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

以上详细介绍了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在哪里,也介绍了现金流量表的填写方法.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在于二者指代不同,二者的应用存在差异,而且二者的作用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现金流量表的填写方法可以任意选择,看企业财务人员的方便程度.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区别,还有直接法每个科目对应的现金流量明细能详细举例吗?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归入按现金流动属性分类形成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二者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合计就得到一个单位整个期间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将直接法中的一部分现金流通过间接的方法倒推出来,以分析这部分现金流在会计核算上的来龙去脉,即将直接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单独拿出来,以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起点根据不同的调整项目倒推出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间接法下可以从另外一个会计职业角度(直接法下现金流量项目是从收支业务本身划分的)看出企业期间内的金银现金流量来源。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直接法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账务处理记录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或者编制首付实现制的分录来统计形成。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的单位而言,一般可考虑通过辅助核算项目来实现——即对于每个现金流量项目的会计科目,发生一笔收支业务时,就确定该业务是属于那个现金流量收支项目。然后,期间结账之后,按期间的现金流量科目相关的明细账及其上的现金流量收支项目即可统计出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 对于间接法,理解上似乎难于直接法。有时候,对于那些调增、调减的项目,对照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时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在净利润基础上增加呢,还是减少。现在就这方面的理解说明如下: 将净利润调增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本质是剔除影响利润不影响现金收支的因素,如减值准备,剔除非经营活动的损益变动因素,如固定资产处置或报废损益,考虑不影响利润但是影响现金收支的经营活动因素,如存货变动、应收和应付变动等。 (1)影响损益但不影响现金收支的业务:当期计提的减值损失(扣除转回的)计入了当期损益,减少当期净利,故作为调增项目。 又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进入期间费用的降低了净利,但是没有现金收支发生,而且属于经营环节的,故作为调增项目;而进入制造费用的部分,如果销售了专为成本应该作为调增项目,转入期末存货的导致存货增加在存货调节时扣除了,本处也就要一并作为调增项目处理。 (3)影响损益但是不属于经营环节的业务:固定资产报废/ 处置净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不属于经营环节的财务费用都是的。这部分要逆向调整。 (4)与损益无关但影响经营现金变动的业务:通常指的是经营性应收、应付以及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这些项目变动表面与损益无关,但是潜在分析中,还是相关的。以存货为例,不考虑减值的期末存款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增加的作为净利润调减项,而减少的作为净利润调增项。因为,存货减少的,到那里去了?到成本里去了。到成本的部分不是要降低利润么?所以作为利润的调增项目。 这种理解有时候总觉得不得要领。有人也总结为,应付增加的就增加,减少的就减少,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简洁或通俗易懂。看得多遍按如下原则理解这部分调增项目更加高效: 经营性资产的减少=资产的变现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资产的买入,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经营性负债的增多=借款的增加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借款的偿还,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以直接法编制,同时在补充资料中运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虽然在准则指南中介绍了间接法的编制方法,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熟练地对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因此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即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法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均要编制调整分录,且调整分录借贷的对象均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会计科目。我们可以针对调整分录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编制调整分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合并成一个汇总调整分录,则这个汇总调整分录仍将保持借贷平衡,并不难判定:此汇总调整分录中,所有利润表损益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企业本期“净利润”,所有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这两个金额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列示内容的首行和末行。由于间接法遵循“净利润%2B调整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等式,汇总调整分录也遵循借贷平衡规范,所以汇总调整分录中,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必然等于间接法中的调整项目金额之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调整分录去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的金额。 二、方法介绍: (一)编制程序 第一步,在编制调整分录过程中,将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 第二步,设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工作底稿(样式见下例),并将利润表上“净利润”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金额,直接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的“净利润”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栏; 第三步,对挑选出来的调整分录,剔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后,进行逐项分析,并将金额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项目的“调整分录”栏; 第四步,计算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分录”栏,用贷方减去借方,得出各调整项目的“计算数”; 第五步,将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数”栏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二)应用举例 沿用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的例题(由于篇幅所限,例题资料和调整分录略),具体阐述该方法的运用。 在25笔调整分录中,涉及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调整分录有:(1)、(2)、(3)、(4)、(5)、(6)、(7)、(8)、(9)、(10)、(11)、(12)、(14)、(16)、(18)、(19)、(20),计17笔。 首先,将利润表“净利润”237 901和现金流量表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1 145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数栏。然后,对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各项目分析如下: 第(1)笔调整分录,应收账款3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借方;应收票据2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贷方;应交税金51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资方。 第(2)笔调整分录,应付票据100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存货5 300过入“存货的减少(减:增加)”贷方。 第(3)、(4)、(5)笔调整分录,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外,无其他项目,不予分析。 第(6)笔调整分录,预提费用11 500和长期借款10 000过入“财务费用”贷方。 第(7)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30 0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16 5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借方;短期投资15 0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8)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102 399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9)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 000累计折旧15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借方;固定资产40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10)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累计折旧18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借方;固定资产2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贷方。 第(11)笔调整分录,坏账准备900过入“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贷方。 第(12)笔调整分录,待摊费用100 000过入“待摊费用摊销”贷方。 第(14)笔调整分录,累计折旧1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折旧”贷方。 第(16)笔调整分录,无形资产60 000过入“无形资产摊销”贷主。 第(18)笔调整分录,两笔应付工资300 000分别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和贷方。 第(19)笔调整分录,应付福利费42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20)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239 555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应交税金161 5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也许大家注意到,其结果和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中的例题答案略有不同,其原因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发布后,财政部对现金流量表增值税项目进行了简化,取消了“补充资料”中的“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项目,增值税有关内容分别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反映,同时根据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增列了“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等项目,并对某些项目的名称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运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简便方法,降低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难度,解决了调整项目中难度较大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的计算问题,进行项目分析时也非常简化直观,只要做到对调整分录的挑选和归纳不重不漏,可以确保准确平衡。

  • 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怎么变为直接法的现金流量表?

    您好,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等信息。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调增、调减项目的确定原则: 1.调整事项属于利润表项目 (1)使净利润减少,调增; (2)使净利润增加,调减。 【提示】(1)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不予调整;(2)调整时不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如票据贴现息、现金折扣等)。 2.调整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项目 (1)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借方记录,调减; (2)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贷方记录,调增。 (1)资产减值准备 (2)信用减值损失 (3)固定资产折旧(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 “-”号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8)净敞口套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9)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0)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不含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 (11)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2)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13)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只考虑对应所得税费用部分) (14)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5)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6)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 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怎么转换成直接法的现金流量表?

    你好同学, 您好,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等信息。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调增、调减项目的确定原则: 1.调整事项属于利润表项目 (1)使净利润减少,调增; (2)使净利润增加,调减。 【提示】(1)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不予调整;(2)调整时不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如票据贴现息、现金折扣等)。 2.调整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项目 (1)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借方记录,调减; (2)在资产负债表项目涉及的会计科目贷方记录,调增。 (1)资产减值准备 (2)信用减值损失 (3)固定资产折旧(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不含计入“在建工程”或“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 “-”号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8)净敞口套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9)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0)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不含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 (11)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2)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13)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只考虑对应所得税费用部分) (14)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5)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16)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不含计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部分) 仅供参考,纯手打,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如满意,请给予五星好评以便更好地进行服务,谢谢!

  • 现金流量表直接法和间接法有没有最简单的概述

    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确定每笔涉及现金收支业务的属性,归入按现金流动属性分类形成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的现金收支项目。二者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合计就得到一个单位整个期间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将直接法中的一部分现金流通过间接的方法倒推出来,以分析这部分现金流在会计核算上的来龙去脉,即将直接法下的经营现金流量单独拿出来,以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为起点根据不同的调整项目倒推出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间接法下可以从另外一个会计职业角度(直接法下现金流量项目是从收支业务本身划分的)看出企业期间内的金银现金流量来源。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直接法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账务处理记录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或者编制首付实现制的分录来统计形成。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的单位而言,一般可考虑通过辅助核算项目来实现——即对于每个现金流量项目的会计科目,发生一笔收支业务时,就确定该业务是属于那个现金流量收支项目。然后,期间结账之后,按期间的现金流量科目相关的明细账及其上的现金流量收支项目即可统计出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   对于间接法,理解上似乎难于直接法。有时候,对于那些调增、调减的项目,对照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时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在净利润基础上增加呢,还是减少。现在就这方面的理解说明如下:   将净利润调增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本质是剔除影响利润不影响现金收支的因素,如减值准备,剔除非经营活动的损益变动因素,如固定资产处置或报废损益,考虑不影响利润但是影响现金收支的经营活动因素,如存货变动、应收和应付变动等。   (1)影响损益但不影响现金收支的业务:当期计提的减值损失(扣除转回的)计入了当期损益,减少当期净利,故作为调增项目。   又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进入期间费用的降低了净利,但是没有现金收支发生,而且属于经营环节的,故作为调增项目;而进入制造费用的部分,如果销售了专为成本应该作为调增项目,转入期末存货的导致存货增加在存货调节时扣除了,本处也就要一并作为调增项目处理。   (3)影响损益但是不属于经营环节的业务:固定资产报废/ 处置净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不属于经营环节的财务费用都是的。这部分要逆向调整。   (4)与损益无关但影响经营现金变动的业务:通常指的是经营性应收、应付以及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这些项目变动表面与损益无关,但是潜在分析中,还是相关的。以存货为例,不考虑减值的期末存款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增加的作为净利润调减项,而减少的作为净利润调增项。因为,存货减少的,到那里去了?到成本里去了。到成本的部分不是要降低利润么?所以作为利润的调增项目。 这种理解有时候总觉得不得要领。有人也总结为,应付增加的就增加,减少的就减少,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简洁或通俗易懂。看得多遍按如下原则理解这部分调增项目更加高效:   经营性资产的减少=资产的变现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资产的买入,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经营性负债的增多=借款的增加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调增;反之,是借款的偿还,现金流出,作为调减项。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以直接法编制,同时在补充资料中运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虽然在准则指南中介绍了间接法的编制方法,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熟练地对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因此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即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法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均要编制调整分录,且调整分录借贷的对象均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会计科目。我们可以针对调整分录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编制调整分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合并成一个汇总调整分录,则这个汇总调整分录仍将保持借贷平衡,并不难判定:此汇总调整分录中,所有利润表损益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企业本期“净利润”,所有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这两个金额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列示内容的首行和末行。由于间接法遵循“净利润+调整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等式,汇总调整分录也遵循借贷平衡规范,所以汇总调整分录中,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必然等于间接法中的调整项目金额之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调整分录去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的金额。   二、方法介绍:   (一)编制程序   第一步,在编制调整分录过程中,将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   第二步,设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工作底稿(样式见下例),并将利润表上“净利润”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金额,直接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的“净利润”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栏;   第三步,对挑选出来的调整分录,剔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后,进行逐项分析,并将金额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项目的“调整分录”栏;   第四步,计算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分录”栏,用贷方减去借方,得出各调整项目的“计算数”;   第五步,将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数”栏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二)应用举例   沿用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的例题(由于篇幅所限,例题资料和调整分录略),具体阐述该方法的运用。   在25笔调整分录中,涉及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调整分录有:(1)、(2)、(3)、(4)、(5)、(6)、(7)、(8)、(9)、(10)、(11)、(12)、(14)、(16)、(18)、(19)、(20),计17笔。   首先,将利润表“净利润”237 901和现金流量表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1 145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数栏。然后,对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各项目分析如下:   第(1)笔调整分录,应收账款3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借方;应收票据200 000过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贷方;应交税金51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资方。   第(2)笔调整分录,应付票据100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存货5 300过入“存货的减少(减:增加)”贷方。   第(3)、(4)、(5)笔调整分录,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外,无其他项目,不予分析。   第(6)笔调整分录,预提费用11 500和长期借款10 000过入“财务费用”贷方。   第(7)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30 0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16 5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借方;短期投资15 000过入“投资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8)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102 399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9)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 000累计折旧15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借方;固定资产400 000过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损失(减收益)”贷方。   第(10)笔调整分录,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累计折旧18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借方;固定资产2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贷方。   第(11)笔调整分录,坏账准备900过入“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贷方。   第(12)笔调整分录,待摊费用100 000过入“待摊费用摊销”贷方。   第(14)笔调整分录,累计折旧100 000过入“固定资产折旧”贷方。   第(16)笔调整分录,无形资产60 000过入“无形资产摊销”贷主。   第(18)笔调整分录,两笔应付工资300 000分别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和贷方。   第(19)笔调整分录,应付福利费42 0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第(20)笔调整分录,应交税金239 555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借方;应交税金161 500过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贷方。   也许大家注意到,其结果和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中的例题答案略有不同,其原因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发布后,财政部对现金流量表增值税项目进行了简化,取消了“补充资料”中的“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项目,增值税有关内容分别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反映,同时根据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增列了“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等项目,并对某些项目的名称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运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简便方法,降低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难度,解决了调整项目中难度较大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的计算问题,进行项目分析时也非常简化直观,只要做到对调整分录的挑选和归纳不重不漏,可以确保准确平衡。

  • 现金流量表有直接法和间接法,这两种法的公式告诉一下

    您好,直接法是按凭证输入的,间接法是按报表或者科目余额表处理的,公式如下。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三、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四、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五、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