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期未留抵额如何计算

2019-06-22 10:06 来源:网友分享
2155
出口企业期未留抵额如何计算?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是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单位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的退(免)税管理办法。为此,关于这个问题的解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会计学堂老师是怎么说的。

出口企业期未留抵额如何计算

“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应予以免征或退还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对未抵扣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年终仍抵扣不完的。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后予以一次性退税。具体可用两个公式来表示。

  公式(一):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公式(二):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按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有三种典型情况,下面通过三个例题来说明,希望能对有关财务人员有所帮助。

  例1:某电器公司2004年一季度自营出口电器30000台。离岸价格为每台210美元,外汇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8.2928元;内销货物销售额8200万元。上期结转进项税额200万元,本期进项税额800万元。免、抵、退税的计算如下(出口退税率为15%,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含进料加工业务):

  (1)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30000×210×802928=52244640(元)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退税率=52244640×15%=7836696(元)

  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2244640×(17%-15%)-0=1044892.80(元)

  ②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2000000×17%-(2000000+8000000-1044892.8)=4984892.8(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应纳税额的正数,反映企业出口货物给予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已全部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抵减完毕,不需退税。

  例2:某电器公司2004年一季度自营出口电器30000台。离岸价格为每台210美元,外汇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8.2928元;内销货物销售额8200万元。上期结转进项税额800万元,本期进项税额800万元。免、抵、退税的计算如下:(出口退税率为15%,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含进料加工业务)

  (1)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30000×210×802928=52244640(元)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退税率=52244640×15%=7836696(元)

  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2244640×(17%-15%)-0=1044892.80(元)

  ②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2000000×17%-(8000000+8000000-1044892.8)=-1015107.2(元)

  根据“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的规定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015767.2(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应纳税额的负数,是留抵税额。反映企业出口货物给予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没有全部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抵减完毕,需退税。但是由于当期留抵数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按当期留抵数的数额退税,也就是退税金额不能超过企业实际缴纳给国家的金额。

  例3:某电器公司2004年一季度自营出口电器30000台。离岸价格为每台210美元,外汇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8.2928元;内销货物销售额8200万元。上期结转进项税额1800万元,本期进项税额800万元。免、抵、退税的计算如下:(出口退税率为15%,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含进料加工业务)

  (1)出口自产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30000×210×802928=52244640(元)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销售收入×出口货物退税率=52244640×15%=7836696(元)

  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52244640×(17%-15%)-0=1044892.80(元)

  ②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2000000×17%-(18000000+8000000-1044892.8)=-11015107.2(元)根据“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的规定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7836696

出口企业期未留抵额如何计算

出口企业期末留抵税的帐务处理

出口退税是“免、抵、退”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当期期末留抵税额需要参考当期免抵退税额来决定退税额。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3.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应纳税额的负数,是留抵税额。反映企业出口货物给予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没有全部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抵减完毕,需退税。但是由于当期留抵数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按当期免抵退税额的数额退税,也就是退税金额不能超过企业出口应该退税的金额。更多会计内容欢迎关注会计学堂。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什么凭证货款暂欠
    什么凭证货款暂欠?在财务领域中,所谓的凭证货款暂欠说的就是企业交易中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及时支付的账款,这个时候卖方则是会提供一个凭证,这个凭证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支付相关的账款,这个凭证就是凭证货款暂欠。而能够造成这种凭证的原因有很多种的,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一一介绍的,如果你们对此内容有兴趣的话,欢迎你们来阅读学习,对你们理解肯定有用的。
    2025-04-16 9
  • 假询证函有什么后果
    假询证函有什么后果?很多新手学员们对于这个概念不是很了解的,首先询证函一般指的就是审计单位为了获取到相关信息,而以被审计人的名义向被询证人发出的一种声明的,这种声明发出去后就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因为如果有人造价询证函的后果一般会分为两种的,分别是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小编老师也将会在下述文章中对此造假询证函后果的内容进行介绍的,希望对你们理解有所启发的。
    2025-04-18 10
  • 老板为什么要懂财务
    老板为什么要懂财务?通常来说,企业老板作为企业的掌舵人,需要了解企业方方面面的事情,其中财务数据就是老板非常重视的一个板块;所以老板肯定是多少懂一些财务方面的知识,才能更为有效的合规经营、才能让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才能获取到真实的财务数据,对自己的决策有所依据;如果大家还想学习更多关于老板懂财务用途的相关知识,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4-23 3
相关问题
圈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