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提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
预提费用应该根据预提费用的性质,分别用应付账款、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科目归集核算,并在报表中相对应项目是列示.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颁发的《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和《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相关文件,都明确指出,新准则不再设置预提费用科目,在新旧转换时,应将原预提费用余额分析后分别转入应付利息、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因此,实际上预提费用已经不再做为一个整体在报表中列示,而是将预提费用按业务性质分别在应付账款、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并在对应报表项目中列示.
新准则中"预提费用"取消,由"应付利息"和"其他应付款"替代.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资产负债表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因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扩展资料: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实质上是属于结算类科目,2007年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科目的使用.
首次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可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或转入预付帐款科目处理;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
上文就是预提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的相关解答,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若对此还有相关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向会计学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