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截至2006年底,全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64L美元,同比增长46.5%,高于全国增长率约23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达13.8%。那么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中,支撑他们的现金流是如何运行的呢?
1、高杠杆融资形成复杂的资金链
中小企业由于效益低、风险高以及企业的诚信度低,因而很多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或者给予很小的贷款额度。但企业要发展,资金是不可或缺的“血液”。企业只好把融资目光转向民间,通过借助抵押贷款、相互担保、高利贷款等手段获得流动资金,也逐渐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资金网络,融资杠杆被放大,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2、不合理投资决策引导现金流不合理的流动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短期行为,有市场就投资,没有考虑自身的实力是否能够支撑这一决策,造成资金无计划流动。投资项目一旦失败,大量的资金就成了沉没成本,加深了现金流循环不畅的风险。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时期,外贸企业利用本国的低成本优势在国际销售市场中获得了较好利润。他们的产品大部分是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在销售上大多采用的是规模效益。这些企业对出口经济这块“蛋糕”逐渐有了很强的依赖性,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大再生产,而忽略了国内市场的开发。最终形成现金流再生产的渠道单一,一旦出现国外需求缩水,就会面临资金无法回笼的风险。
3、宏观环境变化使中小企业管理的现金流减量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生产成本的提高,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大幅度的调低出口退税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使中小企业手中的现金流加速的流失,限制了现金流管理的灵活性。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意识差,长期使现金流盲目的运转,潜在风险日益积累,促使任何的小“挫折”就可能会置企业于生死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