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账款过多怎么调账

2020-04-28 08:03 来源:网友分享
6299
应付账款是财务在记账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一个会计科目,比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需要购置材料或者一些必要的商品等,就会需要支付相应的款项,那应付账款过多怎么调账?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下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付账款过多怎么调账

可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进行处理.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摘要--冲X年X月X日第几号凭证多计金额)

贷:应付帐款 (红字)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案例分析

借:主营业务成本52009,贷:应付账款52009多记了9元,那我应该怎么冲回来呢?

应付账款多计的,可以直接做红字凭证就可以了.

1.比如,多计的凭证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万

贷:应付账款-xx单位 10万

冲销上述多计的凭证,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 10万

贷:应付账款-xx单位 -10万

2.如果是跨年度,损益类的多计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 (摘要--冲X年X月X日第几号凭证多计金额)

贷:应付帐款 (红字)-9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

同意楼上.

但金额很小,如果这样做,问题也不大.

借:主营业务成本 -9

贷: 应付账款 -9

应付账款过多怎么调账

应付账款怎么调账?

(1)对应收项目的高估是被审计单位舞弊的常用手段,而对这些项目的高估的主要方式就是少提或者漏提"坏账准备".正常情况下,企业"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如果被审计单位少提或者漏提了坏账准备,则应对其进行调账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注册会计师调表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预付账款在贷方要进行重分类--调表分录.

借:预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会计分录过程:

(一)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发票账单、随货同行发票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 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按应付的价款,贷记本科目.

企业购物资时,因供货方发货时少付货物而出现的损失,由供货方补足少付的货物时,应借方记"应付账款",贷方转出"待处理财产损益"中相应金额

(二)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资的,在发出商品等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回购商品等的价款,借记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付账款过多怎么调账的问题会计学堂小编就给小伙伴们讲完了,应付账款过多可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进行处理,同时小编还给大家结合了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看完以上内容大家还有疑问的话随时来和小编交流哦.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招待费属于什么费用
    招待费属于什么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企业的招待费用也是属于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支出费用,在会计实务中,针对企业招待费用的入账科目处理则是需要根据招待费用的具体使用用途和性质来定的,比如说用于业务招待使用的,可以选择通过业务招待费用科目核算;关于招待费用的其他介绍资料已经整理好给你们,也希望你们都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进行学习。
    2025-02-15 4
  • 为什么要确认收入
    为什么要确认收入?在企业经营业务中,很多会计学员对于收入的确定标准不是很清楚的;其实,根据小编老师多年的经验,企业在确定收入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合同履约义务之后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的时候;而对于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或者取得服务结束的时候,就是可以确认收入的;关于企业确认收入的相关介绍资料都在下述文章中,有兴趣的学员们不妨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肯定有所帮助的。
    2025-02-17 2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