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衡量提供某项资源或服务的供需变化关系的概念。它最主要表明特定货币价格情况下,某个国家供应某个商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以及每一价格水平对相应供应量的影响。但这条曲线并不表明实际上某产品或服务能在该价格水平获得多少供应量,而只表明经济中理论上的最大供应量。总供给曲线的曲线形状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价格或者其他因素而改变,但曲线总体上是从低价水平向高价水平转折的。
总供给曲线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普鲁士经济学家卡尔·皮耶尔,他在1893年发表的著作《德国经济学的历史》中提出了这一概念。他提出,消费者倾向于尽可能以低价格购买商品,而供应者有可能以更高的价格贩卖商品,当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供应者会多产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皮耶尔的总供给曲线就是市场价格与供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随市场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减少,而供应量会增加。
总供给曲线用于指导政治决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影响市场价格,从而满足社会需求。例如,政府可以提高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抑制需求,减少供应量,减少居民支出,避免经济出现泡沫,防止通胀等。总供给曲线也可以应用于产品开发,分析市场价格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制定出更有效的产品、服务和定价策略。
拓展知识:除了总供给曲线,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长期供给曲线”。长期供给曲线是总供给的变化关系的长期表现,它表明了更长时间段内,经济体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最大供应量。在观察长期供给曲线时,人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得到的供给量最终会出现一致的趋势。这个趋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越高,企业和消费者对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越小,而供应量也越小。因此,长期供给曲线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分析更长时间段内的供需关系,更好地制定产品或服务的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