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上讲,成就理论是指一种积极的人格模式,其中主要是认识到自我能做什么、自我能够实现什么样的成就以及对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的自信。它是一种自我努力的思想,强调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与更通俗的观点不同,它不仅会关注激励和荣誉,而且也会考虑困难和挑战,力求取得高水平的成就。
根据成就理论,行为的激发源可以分为两类:外在激发源(比如奖励或报酬)和内在激发源(比如对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根据此理论,人们会比较两种激发源,并会选择内在激发源去激发有关行为。
成就理论同时也强调了压力与成就的关系,认为,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促使个体发挥最佳的表现。一种被称为“压力中立型”的压力,即不太大也不太小的压力,是一件好事。换句话说,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们发挥最佳表现,最终达到成功。
这种理论也强调了团队合作与个人成就的关系,认为,当团队有一定的社会化,能够支持成员互相协作,帮助成员实现自身成就时,团队成就会得到最大的提升。
拓展知识:成就理论也可以用于行为改变,即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更好的成就。此外,成就理论也可以应用到教育中,创建一种以成就为导向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更加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获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