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来源于会计学,目的是要求企业将一部分资产负值的影响因素,比如通货膨胀、流动性差等影响准备入账,来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将可能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予以预留,旨在防范可能的财务风险,有效控制不确定性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分为直接准备和间接准备两种。
直接准备是指企业直接对资产的价值进行预留,如对有形资产的折旧准备,对固定资产的贬值准备,对存货的折旧准备等,这类准备是企业管理者有客观标准可以参考的,比较确定,比较可靠。
资产减值准备中间接准备指企业根据一定的原则,认定资产的价值有潜在的下降风险,而在报表中将这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划归为一个固定的比例,进行一定比例的准备,这类准备更多体现企业管理者的判断和态度。
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是指企业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估计资产减值的程度,而为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资产减值数额和发生时间,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资产减值监控机制,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分析资产减值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关键在于充分考虑会计要素和风险因素,及时发现资产价值变动,及时更新财务报表,以期充分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
拓展知识:
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有利用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投资金融资产价值变动、汇率变动、市场价格变动、流动性差、未实现损益和外部环境的变动等准备因素。有些资产的减值准备金额,会受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及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要进行财务风险管控,并周期性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评估,以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