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处理财产损溢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财产损益不确定的情况,在计算出具体的财产损益之前,先将支出及收入预先纪录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由于企业可能会存在实际财产损益与预计财产损益相比较较大的差异,因而在财务报表中,会把若干项的支出及收入预估归入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中,临时占用相应的收入及支出科目,实际的收入及支出科目将在未来核算时把静止项调整到红字或蓝字科目中。
国内企业在开展待处理财产损溢运用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具体的运用场景及原则有以下几类:
1、因坏账准备有关的财产损溢。坏账准备是指企业为了预防预期的损失做出的准备,如款项无法收回,应把款项调整为待处理财产损溢,以反映财务状况。
2、国家税务稽查有关的财产损溢。当企业接到税务局的稽查通知后,因税务稽查尚未结束,无法确定交税金额,可以把税金额记录为待处理财产损溢,以反映企业及时交税的义务性质。
3、国家补助政策有关的财产损溢。当企业申请或接受国家补助政策及补贴,若补助政策及补贴金额尚未确定,也可以把补助政策及补贴金额记录为待处理财产损溢,以反映企业享受补助政策及补贴的权益属性。
4、其它特殊情况有关的财产损溢。企业可能还会遇到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做出待处理财产损溢,比如,应收账款预期损失,被抵偿损失,政府补贴等等。
此外,在使用待处理财产损溢时,企业还应当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审查制度,并做好账务处理及记录,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拓展知识:对于待处理财产损溢的实施,重要的是审慎的管理,加强管理和监控,以免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使用出现缓慢或落后的情况。一般来说,对于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使用,企业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阐明用途、约束用途、及时更新、定期核查、对真实性进行评估等等。这些方法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管理待处理财产损溢,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的浪费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