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购入或自行开发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非物质性资源,如商誉、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当企业分次购入无形资产时,需要按照一定的会计规则进行处理。
首先,企业需要对每次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识别。无形资产的识别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能够控制该资产;二是该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资产,才能被识别为无形资产。
其次,企业需要对每次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初始计量的金额通常为购入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公允价值。如果无形资产是通过非货币性交易获得的,那么其初始计量的金额应为资产的公允价值。
然后,企业需要对每次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后续计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成本模式,即在扣除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初始计量金额;另一种是再评模式,即资产的公允价值,但需要扣除任何后续的折旧和减值损失。
最后,企业需要对每次购入的无形资产进行折旧或减值处理。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对于有限寿命的无形资产,企业需要进行折旧处理;对于无限寿命的无形资产,企业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
拓展知识: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是一个重要的会计处理过程。当企业发现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实超过了其可收回金额,那么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处理,即将超过部分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作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