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政法规有什么
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总会计师条例》。这两部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是规范会计行为、明确会计责任的重要依据,效力层级仅次于《会计法》等法律。以下从法规内容、制定主体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该条例于2000年由国务院颁布,主要针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其核心内容包括:
报告编制要求:明确企业需按照会计制度真实、完整地编制报告,不得虚构交易或隐瞒重要信息;
法律责任划分:规定企业负责人对报告的真实性负首要责任,会计人员承担直接责任;
审计要求:要求财务会计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提升报告公信力。
二、《总会计师条例》
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重点规范总会计师的职责与任职条件,具体涉及:
岗位设置: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置;
职权范围: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会计核算、监督财务收支、参与经营决策等;
任职资格:需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且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3年。
会计行政法规是什么?
会计行政法规指的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为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仅次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
其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主要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和对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责任等条文。它是对《会计法》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的细化;《总会计师条例》主要是对单位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一系列的规定。
会计行政法规有什么?整体上来说,小编老师在上文中罗列了两部会计行政的法规,这两个法规在小编老师看来是每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必要掌握的;因为每一位会计人员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都是需要参考着这两部法规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财务的工作要求人员的能力和专业都是非常高的,如果大家还想深入的了解这两部法规知识,那么都是可以来这里报名学习或者自行搜索相关的财务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