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折价溢价摊销计算方法
答:|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是指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债券后,如何在债券存续期内摊销溢价折价额的方法。企业购入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有两种: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是将企业购入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平均摊入债券持有期的一种方法。在债券的各个计息期,以相等的金额把债劵折价加上应计利息收入转作投资收益,或以相等的金额用债券的溢价冲减应计利息收入作为投资收益。实际利率法的债券的溢价和折价是根据债券面值的现值乘上实际利率算出的利息与票面利息的差异求得。溢价摊销与利息收入成反比;折价摊销与利息收入成正比。从理论上讲,实际利率法比直线去更准确,但是实际利率法计算繁琐。因此,在实务中大多采用的是直线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债券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即在债券的有效期限内每年年末按照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当期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再按当期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与票面利息费用(或收益)的差额作为当期债券溢折价的摊销金额。债券溢折价摊销的计算公式如下:
债券溢价的摊销金额=面值×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券折价的摊销金额=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债券包括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和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前者每年年末计提的利息应当记入“应付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与债券账面价值无关;后者每年年末计提的利息应当记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增加债券的账面价值。上述公式中的“期初摊余成本”包括债券面值、尚未摊销的债券溢折价和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不包括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的利息。债券溢折价摊销期满时,债券的摊余成本为债券面值与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全部利息。
由于债券溢折价的存在,票面利息不再是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每期债券溢折价的摊销金额作为债券利息费用(或收益)的调整。溢价发行的债券,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等于票面利息减去债券溢价的摊销金额;折价发行的债券,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等于票面利息加上债券折价的摊销金额。
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溢价发行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溢价摊销金额
折价发行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折价摊销金额
债券溢折价摊销的会计核算
发行债券的企业设置“应付债券”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应付债券”科目可分别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分别核算所发行债券的面值、溢折价、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等内容。其中“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由原政策“应付债券――债券溢价”和“应付债券――债券折价”科目合并而来,核算债券溢折价的形成和摊销过程。企业当期因债券确定的实际利息费用记入“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科目。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属于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购买债券的企业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可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分别核算所购债券的面值、溢折价、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等内容。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由原政策“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溢价”和“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折价”合并而来,核算债券溢折价的形成和摊销过程。企业当期因债券确定的实际利息收益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溢价折价摊销形成原因
债券的发行分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发行价格主要因债券的票面利率(或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或市场利率)不同而不同。
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表明债券发行单位实际应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将高于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发行单位应按高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溢价发行对于发行单位而言,是为以后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以后多得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表明债券发行单位实际应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低于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发行单位应按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
折价发行对发行单位而言,是为今后少付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今后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
以上详细介绍了债券的折价溢价摊销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也介绍了债券溢价折价摊销形成原因。作为一名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明白,债券折价也溢价是需要在计算投资收益的时候分期摊销的。如果你不是很明白,那么咨询一下会计学堂在线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