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的税收筹划方法是什么
一、压缩金额筹划法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合同上所载的金额,因而出于共同利益,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可以经过合理筹划,使各项费用及原材料等的金额通过非违法的途径从合同所载金额中得以减除,从而压缩合同的表面金额,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如企业甲和企业乙欲签订一加工承揽合同,数额较大。由于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依据是加工或承揽收入,而且这里的加工或承揽收入额是指合同中规定的受托方的加工费收入和提供的辅助材料金额之和,因此,如果双方当事人能想办法将辅助材料金额压缩,问题便解决了。
具体的做法就是由委托方自己提供辅助材料,如果委托方自己无法提供或是无法完全自己提供,也可以由受托方提供,当然这时的筹划就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双方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由于购销合同适用的税率为0。3‰,比加工承揽合同适用的税率0。5‰要低。只要双方将部分或全部辅助材料先行转移所有权,加工承揽合同和购销合同要缴纳的印花税之和便会下降。
第二步便是双方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其合同金额仅包括加工承揽收入,而不包括辅助材料金额。
压缩金额筹划法在印花税的筹划中可以广泛的应用,比如互相以物易物的交易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尽量互相提供优惠价格,使得合同金额下降到合理的程度。当然这要注意一下限度,以免被税务机关调整价格,最终税负更重,以致得不偿失。
二、利用模糊金额法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经济合同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时会遇到计税金额无法最终确定的情况发生。而我国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大多数都是根据合同所记载的金额和具体适用的税率确定,计税依据无法最终确定时,纳税人的应纳印花税税额也就相应的无法确定。
为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税法采取了一些变通的方法。税法规定,有些合同在签订时无法确定计税金额,如技术转让合同中的转让收入,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或按其实现利润多少进行分成的;财产租赁合同,只是规定了月(天)租金标准而却无租赁期限的。
对这类合同,可在签订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照实际的金额计税,补贴印花。这便给纳税人进行避税筹划创造了条件。
模糊金额筹划法具体来说是指,经济当事人在签订数额较大的合同时,有意地使合同上所载金额,在能够明确的条件下,不最终确定,以达到少缴纳印花税税款目的的一种行为。
举例说明:假定某设备租赁公司欲和某生产企业签订一租赁合同,由于租赁设备较多,而且设备本身比较昂贵,因而租金每年200万元。这是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租金200万元,则两企业均应交纳印花税,其计算如下:
各自应纳税额=2000000×1‰=2000(元)
这时,如果两企业在签订合同仅规定每天的租金数,而不具体确定租赁合同的执行时限,则根据上述规定,两企业只须各自缴纳5元的印花税,余下部分等到结算时才缴纳,从而达到了节省税款的目的。
当然这笔钱在以后是要缴上去的,但现在不用缴便获得了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来说是有利无弊的,而且筹划极其简单。
印花税贴花是什么意思
印花税贴花就是把印花税票(和邮票差不多)贴在合同、帐本等上面。
印花税实行的是“三自”缴纳方式(自行计算、自行购买、自行贴花并注销),贴花就是在应税凭证上(比如账簿)粘贴印花税票。
如果您公司是汇总缴纳、核定缴纳的纳税人,按月计算应纳印花税额,按月进行纳税申报就可以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印花税税目税率表中规定: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固定资产原值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万分之五贴花。其他账簿按件贴花五元。
1994年2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1994)025号文,将其中“记载资金的帐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
印花税贴花就是把印花税票(和邮票差不多)贴在合同、帐本等上面。印花税实行的是“三自”缴纳方式(自行计算、自行购买、自行贴花并注销),贴花就是在应税凭证上(比如账簿)粘贴印花税票。
如果公司是汇总缴纳、核定缴纳的纳税人,按月计算应纳印花税额,按月进行纳税申报就可以了。
印花税的税收筹划方法是什么?在会计学堂网除了有介绍印花税的税收筹划方法外,还有增值税、城建税等其他税费的税收筹划的知识,感兴趣的人可以来网站浏览更多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