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有哪些

2019-04-26 17:59 来源:网友分享
1992
员工的应交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往往并不是自己本人算出来,而是单位的会计帮忙算出来,然后在工资里面扣除,下月的时候再进行抵扣。而要算应交个人所得税多少得有公式,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有哪些?

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有哪些

  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收入金额 -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例: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1)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12000-1100-5000=5900元

  照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5=925元。

  925-380=545元,以后每月可节省545元,幅度下降近59%。

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有哪些

  个人所得税收入怎么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实行查账征收的,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按照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或者按照其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经营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计算,即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实际取得的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额计算。

  5、财产租赁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缮费用的收入额计算。

  6、财产转让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即按照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转让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收入额全额计算。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应交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有哪些?计算应交个人所得税上如果有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样算也可以找会计学堂的老师进行指点,它们是比较简单,经过老师指点后大部分财务都能够轻松的做出来了。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销售不动产包括什么
    销售不动产包括什么?通常来说,不动产说的就是土地和土地上的定着物,按照这个概念的解读,销售不动产指的就是包含销售住宅、商业用房、工业用房以及其他的土地类型;按照房地产管理办法的规定,销售不动产同样是需要依法缴纳税收的,比如说土地增值税以及房产税等等;关于销售不动产具体的类型,小编老师已经整理好与之相关的会计知识给大家,希望对你们理解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2025-02-14 7
  • 刻发票章需要什么资料
    刻发票章需要什么资料?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在办理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之后,为了后续经济业务的开展企业需要依法刻制发票专用章的,这个发票章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用途有很多的;但是企业的纳税人如果是需要刻制发票专用章,则是需要携带相关的资料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刻制的,需要的资料内容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介绍,希望你们都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试试。
    2025-02-16 8
  • 个人申报纳税在哪里
    个人申报纳税在哪里?根据小编老师的经验,在境内作为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一般会有两种方式的,分别是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如果是作为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那么企业则是有代扣代缴的义务,这种情况下个人是不用操心的;如果是个人自行申报的话,那么也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的;关于个人申报纳税的方式小编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学习都是有所启发的。
    2025-02-21 3
  • 结转损益都结转什么
    结转损益都结转什么?从小编老师多年的财务经验角度来说,企业针对损益类科目的期末结转处理,一般都是可以选择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来入账核算的;同时,在具体的结转科目上则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科目入账的,比如说或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以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做账;关于结转损益科目的相关介绍资料都在下述文章中,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兴趣,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2-21 3
相关问题
  •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区别?

    你好,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之间是有区别的。   分析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上的区别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科目,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   “所得税费用”核算的是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2、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例如,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如果为1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的增加。在其产生当期,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因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本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与该项负债相关的费用支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缴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从经济含义来看,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就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缴所得税,符合有关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60万元。从整体上来看,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缴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即: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如,企业对将发生的产品保修费用在销售当期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但税法规定有关费用支出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企业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相关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在以后期间有关费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使得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减少,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当出现暂时性差异的时候,“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就会不一样。

  •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人(自然人),交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法人),交纳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应纳税收?计算公式是什么?

    您好,一般情况下,应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

  • 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怎么区别呢,计算公式有吗

    同学,您好,所得税费用类似于费用账户,如管理费用的概念。他体现在利润表里面。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科目,如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在资产负债表里体现在负债科目 。发生所得税费用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缴纳时,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和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公式

    本月个人所得税=(本月收入%2B累计收入额-累计扣除费用-累计专项附加扣除)*预扣率-已交税额

  • 个人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您好,您指的是个税计算公式吗?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