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可以帮我解析下这个题目吗!谢谢
夏花花
于2022-05-07 11:02 发布 673次浏览

- 送心意
会子老师
职称: 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ACCA
2022-05-07 12:09
租赁付款额现值=100+100*3.5460=454.6万元
(1)2021年1月1日
借:使用权资产 459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45.4
管理费用 7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400
银行存款 111.4
(2)2021年12月31日
借:制造费用 91.8(459/5)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91.8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17.73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17.73(354.6*5%)
(3)
2022年1月1日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022年12月31日
借:制造费用 91.8(459/5)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91.8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16.84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16.84((354.6-17.73)*5%)
(4)
2023年1月1日
2023年开始每年租赁付款额=100/100*110=110万元
未来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10*1.8594+110=314.53
使用权资产此时账面价值=459-91.8*2=277.4
借:使用权资产 37.13(314.53-277.4)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7.13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30 (110*3-100*3)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110
贷:银行存款 110
相关问题讨论

租赁付款额现值=100%2B100*3.5460=454.6万元
(1)2021年1月1日
借:使用权资产 459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45.4
管理费用 7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400
银行存款 111.4
(2)2021年12月31日
借:制造费用 91.8(459/5)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91.8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17.73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17.73(354.6*5%)
(3)
2022年1月1日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022年12月31日
借:制造费用 91.8(459/5)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91.8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16.84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16.84((354.6-17.73)*5%)
(4)
2023年1月1日
2023年开始每年租赁付款额=100/100*110=110万元
未来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10*1.8594%2B110=314.53
使用权资产此时账面价值=459-91.8*2=277.4
借:使用权资产 37.13(314.53-277.4)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7.13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30 (110*3-100*3)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110
贷:银行存款 110
2022-05-07 12:09:37

你好,借固定资产清理2500,累计折旧2000,贷固定资产4500
2018-12-16 17:36:16

2020年1月1日A公司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3000%2B300=3300
原3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000%2B300*30%=1090
追加投资对价=900
追加投资后的长投应该确认的投资成本=3300*70%=2310
将追加投资后的长投应该确认的投资成本与原3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B追加投资对价的差额确定为资本公积
2310-1090-900=320
2020-04-15 11:12:48

同学你好:
2016年
会计上的账面价值是45500,但是计税基础是44000-2000=4200
所以有会税差异3500.应该确认3500*25%=875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这里是201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会计上账面价值上涨了4500,但是计税基础下降了2000.所以2017年的 会计税法差额是6500.所以2017年确认6500*25%=1625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125是怎么来的了是875%2B1625=2500这个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在2018年1月1日的余额)
我们来分析18,19,20年的情况(21不分析,因为21年被卖出去了)
18、19、20年会计上的折旧是50 000/20=2500,但是税法的折旧是2000.所以会计上多折旧了500.
也就是会计和税法的差异每年都减少500,每年应该转回500*25%=125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年的所得税负债一共减少125*3=375
2018年1月1是2500-375=2125.
最后办公楼卖掉,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次性全部结转掉
2021-07-15 15:07:56

境内推广至国际货,战线长,范围广,成本压力是较大的。同时无法区得区位效应。
在不同的推出不同特色的产品,这属于特色化,满足当地需求。
2020-07-25 09:55:04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精选问题
获取全部相关问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