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外经证金额跟开票金额不一致可以吗 问
同学,你好 可以不一致 答
你好,老师。我想请问一下一般纳税人建筑公司挂靠 问
若对方是劳务公司,需其就劳务款项包括工资部分开具劳务发票;若对方是个人,金额小符合小额零星标准可不提供发票,以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扣除,金额大则个人应到税务代开发票,同时建筑公司要做好代扣个税等工作及相关记录凭证保存。 答
甲从乙那边接了一个公司,但是银行上面有22万的款, 问
你好,你要做哪一个公司的帐? 答
老师 我们一年期贷款1050000美金 1050000美金 问
同学你好, 假定你家的记账汇率=7.1 那么,银行放贷款时 借:银行存款-美金 1050000*7.1 贷:短期借款-美金 1050000*7.1 答
你好老师,2023年度1-11月一直七八个人十来个,12月 问
你好,2023年的,在2024年申报,你是按年吗?是的话应该在2024年,如果平均人数超过了30人就得缴纳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答
![](https://al3.acc5.com/179227_6539ca7af27c30.png?image_process=sharpen,100)
公司是一家私立医院,有很多员工工资要交个人所得税,但领导说希望纳税筹划一下已达到少交税,但是由于本人是新手不会纳税筹划,希望教教怎么纳税筹划这块的
答: 呵呵,这不是纳税筹划,这是偷税漏税。 是在不愿意交,那就不要通过银行基本户发工资,让员工自己去搞票,多做写费用。基本工资用现金发给他们。不支持这么做哦。金税三期,搞得很吓人。专业知识没学透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先看看。被把自己往监狱里面送。作为老师也不会把自己的学员往里面送。
张某收到外地一公司邀请,请张某为该公司进行广告设计。该公司提出的报酬条件是:劳务报酬15000元,交通食宿费3000元自理。请为张某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筹划要求:(1)筹划前应纳税额(2)筹划思路(3)筹划后应纳税额(4)筹划效益
答: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对张某的税收筹划进行以下步骤: (1)筹划前应纳税额: 在税前,张某应获得的收入为:15000 %2B 3000 = 18000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因此张某应纳税额为:15000 × 20% = 3000元。 (2)筹划思路: 考虑到张某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务报酬,因此可以从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角度进行筹划。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将部分劳务报酬转化为交通食宿等费用,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3)筹划后应纳税额: 如果张某将部分劳务报酬转化为交通食宿等费用,那么这部分费用就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假设张某将3000元的交通食宿费用转为劳务报酬,那么张某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减少3000元。因此,筹划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 - 3000 = 12000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因此张某筹划后的应纳税额为:12000 × 20% = 2400元。 (4)筹划效益: 通过筹划,张某可以少缴纳税款:3000 - 2400 = 600元。 总结:通过将部分劳务报酬转化为交通食宿等费用,张某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少缴纳税款600元。
报考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对学历有什么要求?
答: 报名中级资格考试,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居民个人王某是一名灵活就业者,常年为多家企业进行工程设计以获取劳务报酬收入。王某每取得10000元的税前劳务报酬收入,需要支出费用8000元。预计本年共取得税前劳务报酬收入1800000元。王某无其他收入来源。王某全年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合计45000元。假设不考虑增值税因素。设计劳务报酬与经营所得的纳税筹划思路并计算税负和税后收益(考察个人所得税)
答: 你好,同学。 劳务报酬下交的个税为 (180万*80%-45000-6000)*税率-扣除数 经营所得下交的个税为 (180万-8000*12-60000)*税率-扣除数 您分别查一下经营所得和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一下结果,金额小的就是合适的方案。 税负就是=交的税/180万
![](http://static.acc5.com/static_acc5/2018/images/w-close.png)
![](https://al3.acc5.com/_65a23bffe86f30.png)
清幽 追问
2017-05-02 20:28
朱勇 解答
2017-05-02 20:29
清幽 追问
2017-05-02 20:31
朱勇 解答
2017-05-02 20:32
清幽 追问
2017-05-02 20:35
朱勇 解答
2017-05-02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