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旧车一台,固定资产账面有残值余额2482.92,开具 问
你好,这个你卖出去4900多,就按4900多来确认收入就好了。 答
老师,我们是一般纳税人铁矿企业,以前没有开产过,费 问
你好可以的 可以这么做的 答
养殖业建的农业大棚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后按3年摊销 问
还没开始养殖做管理费用 答
老师,建筑行业的,完工比例,是怎么算的? 问
你好,这个其实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是由工地管理人员做评估。 也有的是按照实际投入的成本占预算总成本的比例 答
请教老师,我2024年12月暂估费用,就是用于24年业务 问
您好,汇算清缴时2000纳税调增,不用再做分录。 在2025年做分录(先冲销暂估再按发票入账):借利润分配-6000 贷 应付账款-暂估-6000 借利润分配4000 贷应付账款4000 借应付账款4000 贷库存现金4000 答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9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一栋办公楼,买价为1000万元,增值税为90万元,房屋中介费20万元,增值税1.2万元(咨询费的增值税率为6%),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要求:(1)编制购入时会计分录。(2)假设,该大楼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2019年甲公司计提的折旧额。2.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9年8月12日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1)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46800元,增值税款6084元,发生运杂费10 335元,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2)在安装过程中,领用原材料2000元。(3)结算安装工人工资1600元。(4)该设备当月安装完毕,交付使用。该设备预计净残值1000元,预计使用5年。要求:计算该设备入账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分别采用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设备各年折旧额。
答: 同学,你好 借,固定资产1000 应交税费91.2 管理费用20 贷,银行存款
2019年7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000000元,另支付包装费750000元,增值税税额45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假设备A、B、C的公允价值分别为45000000元、38500000元和1650000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要分录
答: 您好 总成本10000000%2B750000=10750000 三个设备总公允价值45000000%2B38500000%2B16500000=100000000 借;固定资产-A 10750000*45000000/100000000=4837500 借:固定资产-B 10750000*38500000/100000000=4138750 借:固定资产-C 10750000*16500000/100000000=177375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00000%2B45000=13045000 贷:银行存款 4837500%2B4138750%2B1773750%2B13000000%2B45000=23795000 增值 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00000元 这里是不是少了0啊
一名会计如何让领导给你主动加薪?
答: 都说财务会计越老越吃香,实际上是这样吗?其实不管年龄工龄如何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5月31日购入一台设备,经过2个月的调试,于7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设备价款为360万元,调试费1万,增值税税额为46.8万元,设备采购人员差旅费2000元,专业人员服务费5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工作总量为40 000个工时,2018年实际使用3 000个工时,预计净残值率为2%,分别计算4种折旧方法下,该设备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设备的原价、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工作总量、已使用工时和预计净残值率。 原价 = 设备价款 %2B 调试费 预计净残值 = 原价 × 预计净残值率 接下来,我们定义以下变量: 原价 = 360万 %2B 1万 预计净残值 = 原价 × 2% 折旧方法包括: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我们将分别计算每种方法下的折旧额。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下,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53067元。 工作量法下,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265335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08300元。 年数总和法下,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88445元。 这些折旧额的计算考虑了设备的原价、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工作总量、已使用工时和预计净残值率。不同的折旧方法反映了设备价值在不同时间段的消耗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乐悠刘老师 解答
2023-04-20 22:03
乐悠刘老师 解答
2023-04-20 22:04
乐悠刘老师 解答
2023-04-21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