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工资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工资计提(应发工资数)借:制造费用-工资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借:制造费用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3、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金额)
4、实际交纳借: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计提工资和发放工资的区别
首先,要搞清楚计提和发放的区别.
计提,即计算和提取,功能主要有:
1、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注意这要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来做,不能随便预支账款.
2、根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准备(比如某些货品要留存,或者减值).
3、预估某些应付账款是多少,记入账内.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一言以概之,即提前发放下月资金或工资.
发放就比较好理解了,主要就是发放上月工资.
事实上,提前计提工资是相对发放工资来讲的,不是绝对的提前计提.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哪个月的工资应该计到哪个月的费用中去;但在实际工作中,工资发放是必须等到该月过完了才能计算出每个员工工资,才能发放(PS:工资计算和发放的滞后性就是这么造成的)
所以,在该月月末(与其他计提、结转分录一起,一般是当月最后一天),需要根据历史情况或者用别的手段暂估该月发生的工资费用,做计提分录入账.
发工资的会计分录怎么做,在做分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是属于什么部门的工资,而且一定要记熟借贷与贷的关系,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看完了上文中小编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后,相信各位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