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利润表会计要素是什么?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企业会计报表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中,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
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面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财务情况说明书包括:
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利润表相关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又被称为"收益表"和"损益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利润表的改进方面,重心是报告全面财务业绩,即在传统利润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和绕过利润表的利得及损失)的内容,即扩大了利润的呈报内容.2006年2月,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内容及呈报进行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这时的"利润"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利润,其质量和实质都有所变化.
一、新会计准则中利润表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调整、会计计量基础的变化上,其中主要体现在"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
(一)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
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
(二)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1.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二十二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并同时满足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两个条件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资产减值产生的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想要知道利润表反映的是什么信息的同学,只要认真阅读上文一定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虽然利润表涵盖的东西非常多,但只要认真学习并加以理解,是一定能够操作好的,当然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欢迎你随时咨询我们会计学堂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