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取得和发出计价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1.存货取得计价的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存货入账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购存货的成本.
①购货价格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②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是指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③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2)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①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③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存货支出计价的核算.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1)个别计价法.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4)计划成法.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存货报废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答:1、发生报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报废存货的账面价值)
贷:有关存货科目(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报废存货的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如果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要转出其计提的累计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2、经批准后进行处理
借:原材料(残料入库)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或责任人的赔偿)
管理费用(扣除残料及赔偿后的净损失,属经营损失的部分)
营业外支出(属于非常损失的净损失,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如果直接出售报废的存货残料取得收入
(1)借: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报废存货残料的价值)
存货取得和发出计价方法的区别是什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上就是会计学堂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般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精彩资讯,尽在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