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什么?

2019-01-23 15:28 来源:网友分享
10628
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什么?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什么?

1、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2、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是什么?

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l)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什么?

(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3)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憨鸡封课莩酒凤旬脯莫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等.这些均与企业会计有明显差异.

上文简单介绍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什么,相信你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以后不管是在实操做账还是会计考试你都能轻松解决这类问题了,学习更多会计知识,请继续关注会计学堂!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问题
  •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

    1.财政补助收入(给本单位和给所属单位)   2.上级补助收入   3.拨入专款(分为自用和拨给所属单位)   4.事业收入(纳税)   5.经营收入(纳税)   6.附属单位缴款   7.其他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零星收入)

  • 老师,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收入都包括什么

    同学,你好 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 事业单位事业支出包括什么,怎么区分

     内容 (1)人员经费支出,指为了开展专业活动的需要,用于个人方面的开支。如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2)公用经费支出,指为了完成事业活动,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和其他费用。   分类 可根据待业的特点,依照行业会计制度或财务制度,按事业支出的用途分类:(1)教学支出;(2)科研支出;(3)业务辅助支出;(4)行政管理支出;(5)后勤支出;(6)学生事务支出;(7)福利保障支出。医院事业支出分为:(1)医疗支出;(2)制剂支出;(3)药品支出;(4)辅助费用支出;(5)管理费用支出。   管理 有财政补助收入的事业单位,其财政补助资金必须按拟订的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事业单位的事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的情况统筹安排,上述收入原则上不得用于经营支出;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正确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注意不断优化事业支出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严格编制管理,减少超编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待遇方面的规定,以控制人员经费支出,相对增加公用经费的支出;事业支出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开支,事业支出的报销口径如下:   (1)对于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2)购入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入其他各种材料,可在领用时列报支出。   (3)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和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4)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按核定的比例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5)购入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   (6)其他各项费用 为了加强支出管理,有条件的单位,特别是主要从事应用开发研究和科技服务的科学事业单位,可根据专业业务及辅助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管理办法。内部成本管理 一种不完全、不严格的成本核算,它的目的是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提高单位成本核算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参照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成本开支的范围制定出具体的成本核算办法,计算出开展每项事业单位,其成本费用应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以便按支出用途将所有支出归集到事业支出的相关科目中。具体做法可为:事业支出的一级科目参照企业成本核算科目设计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二级科目可按照事业支出科目设计为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等。   确认与核算 设置“事业支出”科目。按收入实现制确认事业支出。发生事业支出时,借记本科目,当年支出收回时贷记本科目。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结转已销业务成果或产品成本时,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年终,将本科目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本科目应按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报表列示 (1)于收入支出表支出项下列示,并应分别列示财政补助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的金额。(2)按事业支出的内容于事业支出明细表中详细列入各项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的具体数据。

  •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

    行政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哪些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bai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平衡等式通常为“资产%2B支出=负债%2B净资产%2B收入”。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专业,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3、资产负债表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通常按照“资产%2B支出=负债%2B净资产%2B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及报表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右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事业单位一般在月末不结账,年度终了时进行年终结账。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年报按照“资产=负债%2B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不再设置收入、支出项目。 4、收入支出表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按照“收入-支出=结余”的等式编制。 其中收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 第二部分:经营活动收入,即经营收入; 第三部分:专款收入,即经营收入。 支出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事业活动支出,包括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事业支出、事业活动负担的销售税金和结账自筹基建; 第二部分:经营活动支出,包括经营支出和经营活动负担的销售税金; 第三部分:专款支出,包括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 结余分为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