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客户返工费,怎么入账?

2022-08-01 22:27 来源:网友分享
1666
我们有一些商品产品产出都是有自己的生产标准的,但是有的购买者并不会满足这一标准.有一些商品还会提供返工服务,只需要客户支付一定的返工费用就行了.那收到客户返工费,怎么入账?关于收到客户返工费之后,入账操作介绍如下.

收到客户返工费,怎么入账?

借:制造费用-返工返修费

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返工返修费

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返工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

收到客户返工费,怎么入账?

给客户返款怎么入账?

给客户返款的会计分录如下:

第一种情况:达到规定数量赠实物.

销售返利如采用返回所销售商品方式的,根据税法的规定,应视作销售处理,并计缴增值税.

支付销售返利方:

借:营业费用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期末对于捐赠的商品进行纳税调整.

收到销售返利方:

收到实物销售返利方冲减有关存货成本,并要计缴增值税.需分两种情况处理:

(1)若供货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则: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成本

(2)若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则: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二种情况:直接返还货款.

支付销售返利方:

销售返利如采用支付货币资金形式的,支付销售返利方,根据取得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作为费用处理.

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对于这种返利方式会计处理方法各异,有的会计人员做如下处理: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因为现金返利是在购货日后发生的,无法注明在同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因此,返利不能冲减增值税,只能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收到销售返利方:

收到销售返利方,冲减销售成本,如果对方开具红字发票时,应将进项税金转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第三种情况:冲抵货款的形式.

支付销售返利方:

支付返利方凭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具红字折让增值税发票.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收到销售返利方:

收到返利方,持通过税务局认证的红字折让增值税发票,抵减进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贷:其他业务收入(或库存商品)

以上整理的资料内容,就是我们针对"收到客户返工费,怎么入账?"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任何一个商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针对的用户群体又比较多,想法就会很多.有的一些商品提供返工服务,我们也需要做好返工服务的入账处理.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相关文章
  • 财会需要什么软件
    财会需要什么软件?一般来说,在企业的财务操作中使用到的软件有很多的,不同企业的财务使用到的财务软件也是不同的;按照小编老师多年的财务经验,企业财务操作中使用到的软件有金蝶财务软件、速达财务软件、管家婆、傻瓜财务软件以及用友财务软件等;关于这些常用的财会软件的优势内容小编老师将会通过下述文章进行阐述,有兴趣的学员们不妨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3-19 19
  • 双余额什么意思
    双余额什么意思?从这个字面意思来理解,小编老师认为在企业财务中出现的双余额,往往说的就是企业两个不同类型会计账户中出现的余额,这个余额代表了企业在不同经济业务中出现的余额情况;当然,在不同场景中这个双余额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在个人储户和金融领域中双余额也有其他的意思。小编老师将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介绍,有兴趣的学员们不然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肯定是有所启发的。
    2025-03-23 20
  • 什么情况下需要纳税
    什么情况下需要纳税?按照税法的相关条例的规定,在境内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是经营应纳税所得都是需要依法缴纳所得税的,比如说企业经营收入的企业所得税,还有个人取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纳税税种;这些关于企业需要纳税的情形的财务知识,小编老师阿静会在下述文章中进行一一阐述,如果你们对此内容有兴趣的话,都是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学习。
    2025-03-23 23
  • 固定资产模块在哪里
    固定资产模块在哪里?根据小编老师的理解,目前市面上的财务系统中都有关于固定资产模块的设置功能,在不同的财务软件系统中关于固定资产模块设置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的,在下述文章中小编老师将会通过用友财务系统软件中固定资产模块的设置进行介绍,如果学员们对此模块设置操作有兴趣,那么小编老师倒是建议你们可以来阅读下述文章,说不定对你们理解此类知识学习有所启发的。
    2025-03-30 7
相关问题
圈子
热门帖子
  • 会计交流群
  • 会计考证交流群
  • 会计问题解答群
会计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