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循环是企业实施营运活动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循环是指企业获取资金、实施经营活动的期间及收回资金的过程。资金循环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资金尽可能长期得到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及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需求。
资金循环分为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应用和资金的回笼三大步骤。一是资金的来源,一般来说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个: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一般指企业从自身现有的资金来获取资金,包括现金、库存、债务、股本等都可作为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而外部融资,主要从银行、股票市场等发行资本证券或借贷等方式取得资金。
其次,资金的应用,一般企业获取资金后,将用作支付运营成本、补充库存资金、购买设备等,以及可能会直接分配部分给关联企业,作为投资等。
最后,资金的回笼,企业投入资金实施经营活动后可以从营业额这一来源中获得回报,从而实现资金的回笼。这一步骤是推动资金发挥最佳效用的关键,一旦企业实施经营活动,企业资金流动必定会有所改变,必须要注意资金的分配及管理,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循环,实现资金最大化利用。
资金的周转是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衡量企业营运中资金占用与恢复的效率和流动性。资金的周转率是指一定期限内企业投入的资金收回的速度,也就是说,资金周转率是指一段时间内企业投资资金的总金额与收回的资金的总金额之比。
企业资金循环的好坏除了直接反映在资金的周转率外,还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出来。资金循环若能及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并且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净额增加,说明企业资金循环较为正常和有效,而资金周转率偏低、现金净额减少,则提示企业资金管理有待改善。
拓展知识:企业避免资金面临困境的关键,除了改善资金循环的有效性外,还需要从行政管理和与银行、供应商相关的政策上进行改善,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抗风险能力,降低资金的成本。其中,从财务的角度上,企业可以采取多种融资政策,及时补充现金流,以应对收入不足或紧急情况,以防止发生资金困境;另外,与银行签署贷款合同,从短期贷款、额度融资、信用证等多种贷款产品中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的选择;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